【大紀元11月29日訊】最近全球的經濟氣候,一片愁雲慘霧。從美國到歐盟、到日本的經濟數字,都已明白說出「蕭條」的景象。無情的是,企業和個人、家庭一樣,在不景氣的時代,沒有錢萬萬不能,彰顯「現金為王」的重要企業生存手則。
近期,報章雜誌的漫畫大師,幽默地為政府或企業把脈、或打強心針,針筒裡面裝滿了美元大鈔、或是將餵食企業的藥劑,畫成美元硬幣。經濟學人雜誌最近一期的封面插畫,是一個穿著西服的企業經理人,在乾旱沙漠中匍匐、尋找綠洲,而前方的綠洲,是一個放出萬道光芒的美元硬幣。這則插畫,切中要害地點出企業缺錢缺得如飢如渴。
美國財團 嗷嗷待哺
美國最大金融機構花旗集團,身陷金融風暴中,十七日宣佈未來幾個月內,還要再裁掉五萬二千人,使花旗的裁員人數達到七萬五千人,幾乎是全公司人員的20%。十一月二十五日,美國財政部正式宣佈,將由七千億美元的紓困計劃中,撥款二百億美元,挹注花旗集團,換取它的優先股〈股息8%〉,並為其三○六○億美元的風險貸款、與證券的「不正常大量損失可能」,提供擔保〈花旗提供優先股做為回饋〉。花旗集團先前已由這項紓困計劃中,獲取二五○億美元資金。這是繼AIG之後,美政府的另一重大的金融紓困案;正在排隊等待救援的,還有底特律的三大汽車廠。
就在花旗集團宣佈第二波裁員的次日,英國最大建材公司渥士里〈Wolseley〉,也是全球最大的水管、浴缸及零配件等最大的經銷商,受到金融風暴的牽累,建築案停滯。渥士里的老板,也宣佈第二波裁員二千三百人,使該公司的裁員人數,將累計到一萬四千五百人,占總員工數的近18%。就像得了瘟疫似得,百事可樂瓶裝廠、律師樓、零售業、媒體、化工廠、科技公司,個個行業都感受到現金不足的威脅,採取裁員行動。治療企業裁員瘟疫的藥方,只有一種,叫做「現金」。
不到一年前,企業保留太多盈餘,被視為「罪行」課重稅,最好發放給股東、或進場買庫藏股打銷股本。八○年代以來,美國企業流行「精簡」,企業追求的目標典範是「零庫存」、只要不是核心技術,盡量委外代工、最好的財務狀況是「要有負債」。太過保守的企業,會被譴責,像美國奇異公司就被分割;而保有大量現金的微軟和豐田,被視為企業界的「異類」。
緊縮預算 保留元氣
多數的企業執行長,都是沒有歷經嚴厲如三○年代大蕭條時代的經濟風暴,總是認為,只要忍忍,風暴就會過去,萬萬沒想到這一波金融危機,來得又急、又快、又長、又深。銀行自已本身就是金融風暴結構的一環,多數作風趨向保守,企業籌措資金困難。為企業財務簽證的會計師,更是個個緊張兮兮,不知要如何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從恩隆事件,會計師受到很大的教訓〉。
經濟環境如此混亂的時刻,多數企業採取停、聽、看的態度,各有不同的因應之道,來度小月。例如。奇異公司就引進阿布達比的主權獨立基金Mubadala投資公司的資金,八○億美元的合資案,雙方各占一半股權,用來投資旗下潔淨能源與航太事業。而通用和福特汽車,則選擇處理旗下的非核心事業,分別賣掉鈴木及馬自達的股分,總共加起來七.七億美元。美國最大鋁廠Alcoa、零售店Target、荷蘭油漆及特化廠AkzoNobel,則取消買庫藏股的想法。
美國的Sprint Nextel電信公司,則採取借新還舊的方式,延遲還款的期限,讓公司的負債比提高。有些公司採取減少分紅、或增加委外代工的比率、或者降低庫存、擠壓下游供應商、裁員、或取消投資、刪減預算等種種方法。「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企業如何應對不景氣,可能就是未來企業勝敗的關鍵,如何緊縮預算、如何裁員、或者如何繼續投資,對企業的未來競爭力,會有很大的影響。
亂世缺錢 只好低頭
例如,企業如果太過無情,毫不手軟地大裁員,未來在人力市場上,將留下惡名,或導致優秀人才流失。像「甲骨文」及「微軟」兩家公司,都是在非常不景氣時成立的,是「亂世出英雄」最好的見證。
亂世還能有錢,真好!在眾人都因缺錢而奄奄一息之際,有錢的老闆,大可以挑三撿四,併購一些優質的相關企業,趁機擴張事業版圖。日本企業就是一個好例子,保守的日本人,治家與治公司一樣,永遠都會想到如何應付下雨天,截至目前為止,日本企業今年已經花了七一○億美元,併購外國公司,手筆之大,無人能出其右。
微軟的比爾蓋茲,也是亂世中的「現金王」,幾個月前,想要展身手買下雅虎,只是雅虎「不識趣」拿翹,短短數月,雅虎執行長楊致遠不得不向「現金」低頭,放下身段回過頭來「求」微軟,只是雅虎股票跌到剩幾塊錢,微軟急什麼。比爾蓋茲手中還有二一○億美元的現金,分析師說,微軟即使一年內營業額是掛零,也可以撐個一年,不成問題。
企業中的「現金王」,還有製藥業的Eli Lilly、羅氏〈Roche〉、莫克〈Merck〉及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等,它們個個都捧著現金,睜大眼睛,等時機攫掠一些有潛力的生物科技公司。德國的「西門子」經過幾年的企業再造,賣了不少祖產,手中現金也不少
──原載《TaiwanNew財經文化週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