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的報導)在中國,群體性抗議事件和突發事故日益增多,中共宣傳部門要求官方媒體搶先報導突發事件,以主導社會輿論走向。
中國的官方媒體將會增加對民間抗議活動,征地拆遷,勞資糾紛,以及投資糾紛等負面新聞的報導。路透社發自北京的消息,引述一位「接近宣傳部門的學者」的話說,中國官方開始放鬆對負面新聞報導的控制,希望能以官方新聞取代日益活躍的網絡消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各地大規模民眾抗議,警民衝突,勞資糾紛,拆遷衝突等群體性事件大幅增加,官方媒體也有相關的報導。然而中國大陸居民對此並沒有明確的感受。
「沒有感受。」
山東大學教授孫文廣表示,中國大部份地方的官方媒體仍然嚴密控制負面新聞的報導,即使是本地發生的重大新聞,本地媒體也堅決迴避。
「還是感覺有些東西實在極力壓縮。現在大陸很多所謂負面的像遊行、示威、抗議,比比皆是。報導出來很慢,或者根本就不報導。」
最近,有關北京上千名居民上街抗議,甘肅發生大規模騷亂事件等,官方的新華社都在很短時間內發出了報導。路透社的報導還引述了一位中國黨政官員的話證實,今年以來,中共宣傳部門對負面新聞的報導政策,出現了一些變化。因為「第一時間發出新聞報導更為有利」。浙江的媒體工作者昝愛宗分析說,中國官方不是放鬆對負面新聞的報導,而是在用官方媒體控制輿論。
「中宣部肯定不是放鬆,他想控制走在前面。比如他說突發性事件是一小撮不法份子,這就誤導了一批不明真相的群眾。它這樣說就等於掌握了話語權。並是不是說它想放鬆,我想不是放鬆,肯定是它想掌握一個話語權、新聞事件的發佈權。」
事實上,互聯網的普及和中國網民的日益增多,官方已經無法隱瞞發生在中國各地的突發和群體性事件,而採取過濾封鎖的辦法,也難以阻止消息傳播。中共官員向外國媒體表示,中央政府已經准許地方政府自行授權報導地方發生的負面新聞,而不需要經過中央的批准。不過,昝愛宗對這個說法表示懷疑。
「公安部的一個說法,說一年發生的群體性事件是4、5萬起。可以說每天都在發生大大小小的群體性事件。大的事情容易引起轟動,小的就局部引起轟動。包括最近發生在甘肅隴南的事情,就明顯看到像新華社這樣的通稿幾乎占主要的位置,具體他怎麼打起來的?為什麼打?為什麼衝突?多少人受傷?原因在哪兒?它沒有分析。這就說明他們在控制新聞的發佈權。我們說被打了就被打了,我們不說原因,你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我們不說,自然有不說的道理。」
孫文廣教授表示,相對來說,因為擔心形象和政績受損,地方政府往往對負面新聞控制更緊。他以山東濟南為例說,當地數以萬計投資者受騙,並上街集體抗議的事件,在當地媒體就完全沒有報導。因此他認為,官方所謂放鬆對負面新聞報導控制的政策,只是對體制內媒體,而不是對整個社會的。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的報導。(//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