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祖父母代替自己撫養幼童是加拿大印度和中國年輕移民夫婦中越來越普遍的現象,他們在加國創建未來的同時,不得不把自己的新生嬰兒送到國內的父母手中撫養。
據星島日報報導,在這些年輕父母中,有些是海外的專業人士,卻不得不在加拿大重返大學學習;還有些人同時打幾份低薪工,根本無法負擔兒童日托的費用。他們都在努力適應一個新國家,而且這裡沒有家人和朋友幫助他們撫養孩子的傳統依靠,他們又討厭將孩子交給陌生人手中照顧。
祖父母照顧孫兒
正是傳統、信任和生活壓力的多重作用,迫使這些年輕夫婦將孩子送到他們千里之外的祖父母處撫養。但這種分離對孩子父母極具傷害力。專業顧問還認為,它對孩子的傷害更甚,因為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卻在整個過程中要面對感情、心理和行為等各種問題。更為諷刺的是,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本是這些父母當初選擇前來異國他鄉的原因。
在中國和印度,祖父母幫助撫養孫輩是人之常情。但是,三代人通常居住在同一住宅、同一街道,至少同一城市中。但對於這些移民加國的年輕夫婦而言,他們和孩子祖父母的距離卻是遠隔重洋。安河華人家庭專業輔導中心(ChineseFamilyServicesofOntario)總幹事區慕啟(PatrickAu)表示:「這是一件艱難的事情,許多夫婦沒有別的選擇。許多年輕的父母在加國創建未來的同時,被迫將孩子送回中國。」
催人淚下故事多
他聽到過許多催人淚下的故事,有些夫婦每天工作15小時,但仍然付不起賬單、按揭或租金,以及日托費用。在多倫多地區,對於18個月以下的嬰兒,有執照的日托服務每月的費用在1,500到2,100元之間。皮爾區早期教育計劃(EarlyYearsIntegration)主管雷德(LornaReid)表示,就算父母負擔得起兒童日托費用,他們也可能找不到日托的位置。對於年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父母,政府會提供津貼,但等待兒童日托位置的時間在某些地方有時可長達兩年。雷德說,她認識一些家長,他們感覺除了將孩子送走別無選擇。她說:「我看到一些絕望的父母,他們提高按揭數額或者貸款,就是為了能夠支付日托費用。我們極度需要兒童日托的更多投資。這將家庭分割。」而那些能夠支付日托費用的父母,要麼需要長時間工作,要麼就不願意將孩子交給陌生人手中。
用網絡攝像保持聯繫
杜它(JyotiDutta)的5歲女兒在孟買由祖父母撫養。她知道自己錯過了很多東西,但仍堅持通過網絡攝像與女兒保持聯繫。這位31歲的密西沙加IT顧問每天都和女兒對話,有時一天兩次或三次。杜它說,她想念女兒,但也知道女兒很安全並受到很好的照顧。她還積極地認為,將女兒放在印度,可以讓她學習母語和祖父母的文化。
通常建議不要家庭分離
但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歐慕啟都會建議即將把孩子送走的客戶三思。他說:「我不能跟他們說,不要這麼做,但我會警告他們,他們要經歷心碎,而且孩子回來團聚後,還可能面對各種問題。」
多華會萬錦市辦公室(Cross-culturalCommunityServicesAssociation)的安居顧問趙溫迪(WendyZhao,譯音)總是告訴客戶一些有津貼的兒童日托服務,並建議他們考慮其它選擇。她說,我通常建議他們不要家庭分離,在兒童形成性格的時期,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是至關重要的。這些顧問表示,家庭分離對兒童的傷害大過有負罪感的父母,因為兒童根本不能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安河康橋(Cambridge)滑鐵盧地區公共衛生局(RegionofWaterlooPublicHealth)的社工王戴比(DebbieWang,譯音)說:「幼童雖然不能說話,但他們能認識主要的照顧者,大多數情況下是他們的母親。但來到新的環境或出現新的照顧者,他們就失去了安全感,會感到害怕。」
他們會長時間哭泣、作惡夢或者吃得不好。最後,兒童會調整過來,接受他們的祖父母成為主要的照顧者,但這種關係剛剛加強時,他們又該回到加拿大他們父母的身邊了。王戴比稱這是情感上的跌蕩起伏,他說:「孩子現在也許不怎麼記得父母了。這意味著,又要重新調整和再度重建信任。」安河康橋滑鐵盧地區公共衛生局的社工王戴比(DebbieWang,譯音)說,當這些兒童重新回來時,幾乎跟新移民一樣,在各個層面都要經過調整階段。文章來源:環球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