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3日訊】《九評》中講:“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與人種和土地這些物質要素同樣重要的精神要素。”文化締造了一個民族,給這個民族奠定信仰、道德、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基本的精神特質。而文化傳承需要通過教化,人類的教化形式在古往今來有兩種重要的表現,就是宗教教化和學校教育,因此,信仰自由和學術自由始終是一個民族得以延續的基本條件。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西元1949年,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降臨了,盧布餵養大的中國共產黨,秉承史達林的旨意,借國難佔領了中國大陸。中華民國政府,一如歷史上的北宋南遷,敗退臺灣,從此,中國大陸淪落為蘇俄的准衛星國和馬列主義的文化殖民地。
中共建政後以國家暴力為後盾有計劃的摧毀了中國傳統的儒釋道信仰體系,其殺害神職人員迫害信眾,反右批孔剷除士大夫階層,以無神論和唯物主義徹底取代了中華 數千年的神傳文化。今天的中國大陸百姓已經普遍失去了對神佛的正信和對上天的敬畏,淪喪了以普遍關愛為核心的傳統道德,退化為蔑視生命、敵視真善忍宇宙法理,只懂得無神論、進化論邪說和唯物主義邪教的馬列子孫,這對中華民族來說是最為致命的打擊,是亡國滅種的絕殺。而控制知識份子的精神、壟斷學校的正常人文教育、以政治課強制洗腦正是中共達成這一目的的重要方式和途徑。
人精神的大廈一旦失去了對上天的敬畏、抽掉了道德“仁義禮智信”樑柱的支撐,所遺留何異斷壁殘垣中的碎磚爛瓦。知識份子傳統的正直人格在右派、反動學術權威的棒子脅迫下,其自信和尊嚴幾乎一掃而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氣節蕩然無存。傳統的士大夫階層在中共淫威下,或者如餘秋雨賣身投靠換取榮華富貴,或者如老舍“自絕於黨和人民”,或者如易中天遮遮掩掩 零割碎沽後,以至於唯一值得炫耀的只剩下智商,得意忘形之際猶寡廉鮮恥地哀鳴: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但是不能侮辱我的智商。
今天的中國大陸學校,尸位素餐的所謂學者,不一定依仗博學、能力、水準,而是通過雞鳴狗盜術陸續成為學府的授業者們,良知先天缺失,道德後天淪喪,為人師表尊榮一蹶不振,傳統知識階層的氣節情操似昨日黃花,在權力金錢的胡蘿蔔誘惑下,在下課、開除、拘留、監禁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大棒淫威下,阿諛奉承者飛黃騰達,良知猶在 者噤若寒蟬,學術無自由有禁區,在邪黨殺人誅心的暴政下,文字獄人滿為患,沒有學術研究的環境,怎麼可能有真正的學術?沒有真正的學術,又怎麼能有正常的文化傳承呢?
血與淚中覺醒的一部分人,衝破重重桎梏,在網路上創建了世界第一所網路大學--未來中國大學,他們要通過大學來追求真理和自由,要通過締造學術的自由來恢復傳統的大學精神,要通過恢復真正的大學精神來復興中華神傳文化。未來中國大學,在退出中共的人數兩千萬時正式開學,開始了“為國擔當為民複命”的歷程。學校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教育的組織機構,是求宇宙真理講世間真相,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傳授修齊治平的學問,排解對人生社會的困惑,集中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
與中國大陸現有的學校相比,未來中國大學有四大特點:
一,未來中國大學沒有中共組織,不受中共控制,師生之間平等相處,以道德和智慧為尊;
二,未來中國大學基本沒有党文化,師生皆是思維比較正常的人,學校教授的皆是人類正傳文化,其學術研究結集了東西方優秀文化的精華;
三,未來中國大學以教育為根本,以學術為核心,且目前不收學費,中共的學校以政治控制為根本,以經濟效益為核心,且通過收取世界上最高昂的學費掏空百姓口袋裏最後的積蓄;
四,未來中國大學以復興中華、重建傳統信仰和道德體系為目標,中共的學校以維護中共暴政體制、維護官僚特權階層的利益為目標。
四個鮮明的特點宣示了未來中國大學所肩負的特殊歷史使命,學校創建以來,學術活動空前活躍,學術成就碩果累累,目前未來中國大學的學生無論從道德倫理、還是學術見識方面都遠遠超越了中共大學所有的在讀學生,她在復興傳統教育、重建大學精神的領域已經走在了時代的最前列。
2008年的中秋之夜,在學校運作一年半後,未來中國大學啟動了第一次學術月活動,從神傳文化、哲學、歷史、社會科學、教育等五個領域著眼,對學生的學術水準進行了一次較全面的考核和檢驗。學術月歷時40天,約20名骨幹學生在唐子李後主兩位教授的指導下,以論文、短篇、詞條解言的形式共完成大小作業三十多篇,本期校刊將在五個領域刊載學生的全部研究成果,公開向社會展示一年多來未來中國大學在學術領域所達到的實際境界。
學術是學校的靈魂,也是教化民眾,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沒有真正的學術,民族精神就會喪失,民族文化就會萎縮。未來中國大學秉承天命,在學術領域為恢復中華傳統教育、復興大學精神和中華神傳文化寫下了光輝的一章,今天未來中國大學的學生在思維和智慧方面所得到的正見和真知,在學術領域所達到的高度終將為歷史所證明,在沒有中共的日子裏,他們必將在各個領域成為復興中華文化的最優秀的精英,實踐他們因性使命,為國擔當的時代宏願。
(本文轉載自未來中國大學校刊《大學視野》)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