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的改革: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點評中國

劉軍寧

人氣 16

【大紀元11月13日訊】(BBC點評中國劉軍寧評論)2008年,中國的改革來到了第三十個年頭。今年本來應該是改革進入而立之年,現在改革似乎反而正在倒下。

當代民謠:新三座大山:

教改把你父母逼瘋
房改把你腰包掏空
醫改為你提前送終

改革不僅沒有解決,甚至沒有觸及,舊體制的根本問題,反而給社會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上面的當代民謠表明,中國民眾也對改革產生了厭惡情緒,逆反情緒,甚至有抵觸改革之心。在民眾的心目中,改革似乎正從眾望所歸的褒義詞正在變成人人抱怨的貶義詞。

這就需要對改革進行深度的反思,需要觸及改革的價值基礎和指導思想。

中國的改革有其特定的哲學背景。鄧小平設計的中國改革是基于指導中國共產黨人的唯物主義。這種價值觀認為:物質決定一切,觀念是不重要的﹔只要能夠造就一個物質層面的事實,所有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它不承認人、社會與制度是由觀念支撐的。

這一指導思想,只注重關于物質利益的現實,回避舊體制的價值崩潰問題,拒絕承認與舊體制根本對立的新價值。此種思想指導下的改革不准備、也無能力解決社會中存在的深層價值問題。

改革的指導思想

改革的這種唯物主義指導思想,以制造事實取代選擇價值,不承認現行體制的危機是價值的危機,用”讓經濟發展的事實說話”取代”讓人們自由說話”。所以中國的改革是基于”制造事實”的出發點,恪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價值系統的窠臼,而不以”重塑價值”為出發點。

其實,導致中國改革的深層原因,絕不僅僅是中國當時的經濟不發達的現實,而是政權的價值體系所呈現的危機。

當初的正統社會主義價值觀不再能夠給人們提供精神指引,不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官方的主導價值不再具有價值,甚至變成負價值,不能回應來自其它價值的挑戰。所以,導致改革的前改革危機,不僅是現實與事實的危機,更是價值的根本危機。

鄧小平設計的改革不是指向解決價值危機,而是試圖用制造經濟發展的現實來掩蓋舊體制內在的價值危機。

所以中國的改革無視價值問題,只強調經濟發展的現實,不承認價值需求,不承認現體制的價值危機。鄧小平為此提出了”不爭論”的主張,認為在改革中不要去爭論是非對錯,姓社姓資,而是用政績告訴社會,GDP的數字又有了哪些變化。鄧小平告誡全黨,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改革的任務就是通過增加GDP來實現全民奔小康。改革變成了制造事實的簡單勞動,變成了追求數字,追求(人均)GDP的增加。

“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句民諺形象地體現改革無視價值的后果。

改革的假設是:只要政績能夠讓GDP達到了一定水准,讓民眾飯碗里的構成發生了正面變化,價值問題就自動消解了。”端起碗吃肉”的意思是政府制造的事實很成功,老百姓有肉吃了,端起碗、拿起筷子可以吃到肉了!這個事實已經到位了。

但是,能吃上肉就表明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嗎?沒有。完全沒有!吃到了肉,并不能自動消解心中的不滿,不能滿足心中對價值和信念的渴望。

信念與價值危機

今天隨著改革失去動力、速度和方向,隨著經濟危機的幽靈揮之不去,當經濟發展的現實無法遮蔽價值的時候,價值危機就再次浮出水面。

中國的改革已經打開了舊價值的缺口,讓人們看到了新價值的端倪。今天發生的種種事例表明,改革所制造的事實,不僅不能解決中國的全部問題,反而正在加重社會的價值危機和信仰危機。僅僅靠GDP的數字,不足以替代人們對價值、對信仰的追求。三十年后的今天,以事實掩蓋價值危機的做法不再行得通了。

改革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功能,就是它瓦解了舊體制的價值基礎。經過三十年,在今天的中國,對舊制度、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已經沒有几個真正的信仰者了。

中國的改革,出乎其發起者的意料,消解了舊體制的價值基礎,但是改革自身卻沒有價值基礎,這就是改革自身的問題所在。

改革以制造事實為使命,它自身卻沒有價值基礎,當它制造了事實以后才發現,問題不僅還在,有時候甚至還更加嚴重。追求”制造事實”的改革,只能加重中國社會的危機。

不承認價值觀念對于社會的重要性,認為僅靠唯物主義就可以繞過舊體制的價值危機從而解決中國問題,這正是中國改革的致命之傷。

無視價值,沒有價值基礎的實用主義改革及其背后的唯物主義指導思想,已經不能為中國的問題提供正確的解決方案了,這樣的改革只懂國人的碗,不懂國人的心。

只要改革還局限在體制所賴以建立的價值系統之內,這樣的改革永遠不會懂國人的心。承認價值的重要性,并把價值的選擇權還給個人,這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中紀委:中國九成貪官包養情人
陳水扁遭押 陸媒大幅報導 官方低調
劉東:共產黨要我們斷子絕孫
蔡同榮將組人權訪問團訪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