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三代同堂 賀《海角七號》角逐金馬獎

人氣 2

【大紀元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家倫、金友豪台北報導)在昨天(10月29日)的金馬獎座談會上,難得同時邀請到李行、朱延平、魏德聖,台灣電影界老中青三代的導演共同暢談他們拍電影的理念。這次《海角七號》的成功,給大家打了一劑強心針,國片的未來發展前途又光亮了起來。代表年輕一代的魏德聖,一身輕鬆打份,穿著起毛球的背心,配上一雙磨得灰白的大黃鞋現身,一點也看不出他竟然會是目前正走紅的億萬大導演。


新生代導演魏德聖(攝影: 金友豪/大紀元)


魏德聖之夢

電影《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的成功,就像許多人的創業故事一樣充滿了戲劇性。很難想像在國片市場這樣不被看好,沒有政府的支持鼓勵,沒有明星,沒有如好萊塢電影的聲光特效,甚至冒險背負三千萬巨額債務拍出的《海角七號》,會獲得台灣觀眾的一致好評。

《海角七號》純粹靠著純手工的音樂和感人的故事,僅僅剛上映四個禮拜,票房已創下6800萬的佳績,打破了台灣影史的紀錄,更贏得了台北電影獎的百萬獎金。這不禁令人好奇魏德聖是怎麼成功的,有什麼秘訣嗎?

魏德聖說:「其實一切都是經過精算,從頭到尾我都很有信心,因為《海角》故事簡單,也沒有太多包袱,我只想拍一部熱鬧好看的音樂片,要老少咸宜,我相信動聽的音樂可在最短瞬間內煽動觀眾的心,結果一試就中。」

好萊塢儘管請來了大明星、大卡司,運用了大量的聲光特效,砸下大筆資金拍片,還搞了各種噱頭,登了大版面的廣告吸引人氣。和大多數觀眾想法都一樣,看了一遍之後不會想再看第二遍,甚至看完後不久,就想不起來這齣戲的劇情。但是看完《海角七號》的觀眾,會想再看第二遍,連親朋好友也一起來看了。

魏德聖說:「雖然我一直對電影很有信心,但心理壓力還是很沈重,剛上映時,影城都開了大廳,觀眾卻坐不到一半,心情真是憂煩,後來人越來越多,有人呼朋引伴看了三四遍,有人甚至在十二天內看了九遍,我好奇追問他們為什麼要看這麼多遍?結論都是一群人集體歡笑,一起安靜的感覺真是好,那種集體在電影院中相互渲染感動的力量,帶給參與者更多的共鳴與喜樂,換句話說,就是《海角》讓大家找回了在戲院裡共同歡笑,共同流淚的觀影記憶。」

「台北電影節首映後,有位觀眾找上我,請我與他媽媽合照,因為媽媽看電影時一直哭,很受感動,後來才知道原來他的祖母當年也曾和一位日本軍官談過戀愛,也是在時代結束時黯然分手,我才知道自己虛構的劇情,其實勾起了許多人壓抑的感情。」

對於這次《海角七號》佳評如潮,榮獲金馬影展九項入圍提名,魏德聖對此謙虛的表示他不想出名,只想專心於拍出更為賣座的電影:「我覺得自己穿上西裝就好像去走時尚秀的model,只會顯得自己笨拙,完全不搭調。我不是名人,也不想做名人,我是個活在戰場上的人,不需要給我一個歡呼的舞台。」魏德聖計畫好開始籌拍他未竟的作品《賽德克巴萊》了,一圓他未完成的夢。

魏德聖形容他現在的心情:「若這次我考一百分,猜中是五十分,下次我能不能追回猜中的五十分呢?我覺得電影不是成本大小,而是甚麼都要到位,我會謹守著這個理念,堅持拍下去。」


資深導演李行(攝影: 金友豪/大紀元)


李行耕耘台灣電影一甲子

今年台灣電影如春暖花開,海角七號等票房屢創佳績,讓大家對於台灣電影重燃起無限的生機,李行導演一直在為國片努力,不知不覺已邁入六十個年頭 。金馬國際影展為表示對大師敬意,特別安排了李行導演的作品放映,除了《秋決》、《小城故事》、《街頭巷尾》、《原鄉人》、《兩相好》、《啞女情深》、《汪洋中的一條船》、《養鴨人家》等膾炙人口的經典電影之外,金馬影展特地安排了全新拷貝版本的《海鷗飛處》,要讓觀眾重溫早年台灣電影的風華。

改編自瓊瑤小說的《海鷗飛處》儘管是34年前的作品,但男、女主角鄧光榮與甄珍的翩翩風采仍然迷倒現場年輕一輩的男男女女,一波三折的浪漫劇情,贏到了觀眾如雷的掌聲。李行導演談起當年拍戲的過程令人回味不已。劇中得男女主角1甄珍飾演夫妻的謝賢,當時正在熱戀甄珍,電影拍完不久後,倆人也真的結成連理,成為當時演藝界的一段佳話。而三角式的愛情故事,也因李行電影的唯美襯托下,掀起一股瓊瑤熱的風潮。


資深導演朱延平


偶像電影《大灌籃》導演朱延平的期許

朱延平則感嘆地說,李行那個年代才是港片國片風華正茂的時期,他感嘆的說:「這年頭的電影已變成藝術、商業兩種極端,他一年拍六到八部片,成為身不由己的拍片機器,甚至大明星許不了被黑道施打毒品逼他拍片。不過他相信接下來又將輪到台灣出頭天了。 」

「現在沒看《海角七號》就趕不上潮流。」,朱延平認為,目前國片導演不僅拍片題材比較乏味,並且儘量以低成本拍電影,不過畢竟一分錢一分獲,他讚許魏德聖能有如此自信,不成功變成仁,大膽放手找來大錢拍電影。事實證明魏德聖當初堅持的理想可以實行,《海角七號》不只創下20年來的票房紀錄。

魏德聖回憶到,自己以前當導演楊德昌的副導演時,是電影美好時代的後期。當自己拍片時,正好趕上國片蓄勢待發的年代,「其實我是最大的得利者、最大的幸運者」。靠著時機,以及正確的方法,他創下了台灣電影史上的奇蹟。@*


李行、朱延平、魏德聖,台灣電影界老中青三代的導演在昨天金馬獎座談會上,共同暢談他們拍電影的理念。(攝影:金友豪/大紀元)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9旬日籍老師 跨海尋「友子」63年
海角 源自自由4年前報導
海角七號熱 田中千繪茂伯馬拉桑代言賣屋
海角車牌宣傳定檢  阿嘉應被罰一千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