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巴黎二十二日專電)曾被法國人票選為「最受歡迎的法國人」、有「法國德雷莎修女」之稱的以馬內利修女今天在法國南部安葬,從總統到內閣多位部長都發表聲明,悼念這位「內心虔誠,與眾不同的人道行動者」。
十九日深夜,以馬內利修女在法國南部瓦爾省的一家養老院於睡夢中安詳逝世,享年九十九歲。
雖然有人稱她為聖人,她卻毫不掩飾自己的弱點。她曾懷疑自己的信仰,喜歡漂亮的皮草、帽子、黑巧克力和香草冰淇淋等。在媒體讓她聲名大噪之後,她曾說過,驕傲無處不在,「雖然我是修女,但當人們談到我時,我還是很高興」。
這就是以馬內利修女坦率的特質,樂觀幽默的人性面,讓她贏得法國人的尊崇,票選她是「最受歡迎的法國人」。
以馬內利修女原名瑪德蓮.桑岡,一九零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出生於布魯塞爾的一個富裕家庭。一九一四年九月,當時才六歲的她,遭遇了父親淹死在眼前的重創,一生從此改變。
她回憶說:「一個小女孩在一個星期天早上突然明白,我們無法抓住泡沫。我因此尋求絕對,而非短暫。」
一九二九年,她進入了修道院,以「以馬內利」之名花費四十年時間在伊斯坦堡、突尼斯和亞歷山卓的教會學校教導富裕階級的女學生。
六十二歲獲准退休後,以馬內利修女抵達開羅,要完成她服務窮人的心願,她希望服務痲瘋病人,但醫院位於軍事區,必須經過政府的層層關卡。人們建議她前往貧民窟為拾荒者工作,因此從一九七一年開始,她成為開羅拾荒者的守護者。
她陸續開辦診所、幼兒園和掃盲中心,在她的小木屋門上,掛起一個天主教的十字架和伊斯蘭教的新月,以「天主是愛」為分隔。她後來轉到當地最大的貧民窟,由她的協會負責籌集資金,堅韌對抗貧窮,以馬內利修女的聲譽開始在新聞界中傳播。
一九九零年起,她獲邀在許多名主持人的電視節目中亮相。她一襲灰色修女服配上黑色球鞋,成為眾人熟悉的身影。
她的女性魅力在電視上展現無遺,她以「你」而非「您」來稱呼主持人,或乾脆叫「我親愛的」,她曾向大家表達歉意,包括總統席哈克,「因為在阿拉伯語中,大家都用『你』」。
她明確表達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欽佩,但在她的診所裡,她分發避孕藥給一再懷孕的年輕婦女;她避免公開評論教會的政策,但悄悄承認她支持神父結婚;她捍衛宗教生活及貧窮、貞潔和服從三個誓言,但是她也不隱藏其中的困難。
她敘述曾經喜歡一位教授同事,說他是個「非常聰明的人,非常細心,非常好,與我常談文學,哲學」,經過一夜的掙扎質疑,她放棄了激情。
在五十年的宗教生活後,她收到一封來自那位教授的信。她說:「唉,非常有趣,在認出他信封上的筆跡時,我七十歲的老舊心臟還是緊縮了一下!」
有一次在一班飛機上,她發現同機有一位蹂躪兒童的知名人士,她說:「如果我有炸彈,我會像自殺炸彈客一樣,炸毀飛機!」
這類與教會格格不入的發言,使得上層要她在一九九三年離開埃及回到法國退休。雖然她希望與拾荒者死在一塊,但她還是回到法國繼續為窮苦和無家可歸者到處奔走疾呼、爭取權益,希望成為一位普世的修女,為全世界的窮人祈禱。
在法國,她眼見當代人民精神和道德的困境,她希望做見證,通過各種會議和電視節目,講述她如何在軟弱疲憊時樂觀的鼓舞自己等經驗。
她多次宣布退休,或發表「最後一次講話」,但是她又必須在出書或是籌募資金時走向台前。在螢幕上她展現熱情和生命的喜樂,也以憤怒的反對中產階級生活、政治把戲或是軍售而出名。
二零零二年,以馬內利修女獲頒榮譽騎士勳章,她贏得許多法國人的敬愛,成為媒體的聖像代表。在集體想像中,她成為法國的德雷莎修女。
她的最後一本著作是「我一百歲,我要跟您說」,書中毫無忌諱地談論死亡。
她說自己「有過快樂的一生,它正是我所想要的人生」,因此她「內心和平,平靜卻絕不寂寞的等待死亡」,只是她還有遺憾和痛苦,「因為人世間還存在著悲劇」。
她堅持「沒有分享,沒有互助,我們將不能使人類進步,所以必須充滿熱情。」
以馬內利修女在法國南部安葬,但下午在巴黎著名的聖母院有一場追思彌撒,總統沙柯吉(亦譯:薩爾科齊)親自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