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9日報導】-全球金融風暴衝擊暨因應專題報導系列之十一(中央社記者陳永昌台北十九日電)在寬鬆的貨幣、金融監理政策及信評機制下,華爾街所設計出來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重挫美國銀行業,還掀起全球金融風暴。各國政府都應檢討是否監理失當、民眾也應加強投資風險意識。
任職於中學的溫小姐,半年前一筆定存到期,銀行理專告訴她,定存一年利息沒有多少錢,買雷曼兄弟連動債,收益不錯,溫小姐雖然心動,但聽家人勸告,不要買連到那裡都不知道的金融商品而作罷,幸運躲過這場風暴,但卻有五萬多名台灣民眾深陷其害,損失金額總計高達四百億元。
在寬鬆貨幣及金融監理政策下,華爾街設計出許多衍生性金融商品,如結構債、連動債、房貸抵押證券、擔保債權憑證、信用違約交換等,向全球銷售。有人將這些視為金融毒湯,民眾可曾想過自己到底喝了幾帖?
從金融風暴各個環結來看,各國政府部門如果嚴格監理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銷售許可、銀行能充分明瞭自身投資或販售的衍性金融商品本質、投資人能夠清楚知道投資產品風險,金融風暴就不會衝擊全球。
美國金融風暴為何在全球會造成災情,學者直指這是各國政府長期放縱的結果。
日本大研合一首席顧問劉憶如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這是各國政府長期縱容結果,台灣也是一樣,才會讓衍生性商品愈變愈複雜,如果政府一開始就有警覺性,立即介入規範,風暴或許不會這麼大。
她說,最後演變成如此嚴重的危機,各國政府要負最大責任,過去金融監理鬆散,未來一定要加強衍生性商品的規範。
政府知道卻放縱,學者認為要負最大責任,至於居間銷售的銀行呢?如果能夠確實發揮專業,有效幫助客戶管理財富,不販賣這些黑心金融商品的話,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多的人民受害。
事實上,能夠躲過二房風暴和雷曼兄弟連動債的金融機構屈指可數,逃過一劫的原因,竟是國際化不足,國際化深淺的程度竟然與損失成正比。
一家受雷曼兄弟連動債衝擊、損失慘重的號稱國際化程度業界最深金控高層就說,雷曼兄弟的連動債評比都是3A,怎麼會知道這家百年公司最後會淪為倒閉的命運?
盲目的相信外國評等機構的信用評等,是國內金融機構受傷的主因。其實一般人何嘗不是盲目相信銀行的理專的建議,而深陷在雷曼風暴之中。
專家認為,理專美其名是理財專員,其實是不折不扣的金融產品銷售員,銀行本身看不清楚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本質,更別說旗下眾多理專能否看得清。
受金融風暴衝擊,14家金控有10家在 9月單月轉為虧損,良善的台灣投資大眾,面對複雜的金融投資環境和商品,台企銀財富管理部經理盧坤發建議說,只有將「不懂的金融商品不要投資」和「高獲利,高風險」的投資基本原則謹記在心。
未來政府若能不讓含毒的金融商品上架,以完善金融監理政策,為人民設置保護傘;街角銀行能夠秉持良心,不販賣黑心金融商品,為客戶築起防火牆;廣大投資大眾能提高理財智商,了解高獲利也代表高風險。這才有機會阻止未來金融風暴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