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30日訊】富國未必幸福,強國未必舒適,龐大的GDP未必就是人類的終極追求。2006年7月,英國「新經濟基金」偕同「地球之友」組織推出令世界動容的一份報告,證實了前面的判斷的準確性。
在這份題為《幸福星球指數》的報告中,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出人意外地居然是一個飄零於大洋大海上的島國瓦努阿圖,而傳統的西方八國集團成員則無一能進入前50名。
瓦努阿圖位於夏威夷和澳大利亞之間,是一片由84個大大小小島嶼以羅馬大寫體字母「Y」的形態拼湊出來的南太平洋島國,它是唯一一年四季可以通過海底郵局把明信片寄往世界各地的悠閒之地,是一個可以近距離觀看猶如「上帝的焰火」一樣垂直噴射的活火山口的快樂之園,是一個珍愛樸素之物,如豬牙、棕櫚葉,能化腐朽為神奇的國度,是一個擁有20萬人口、1萬多平方公里、100多種以上不同語言和方言的文化古國。
要是單純從經濟指數上看,瓦努阿圖屬於最不發達國家之列,人均GDP1440美元,人均壽命為69歲,國家支柱產業無外乎就是些椰汁、肉乾等簡單初級產品加工業和悄無聲息的旅遊業。而從政治角度上看,瓦努阿圖1980年擺脫英、法統治走向獨立以來,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民主議會制度。2004年瓦努阿圖被選為太平洋地區唯一受美國「千年挑戰公司」巨額資助的國家,理由是它「治國公正、為民投入、鼓勵自由經濟」。
作為公認的「幸福指數」中的一種,英國出臺的「幸福星球指數」是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全球化進程中的「資源利用有效性」,能否花費最少的資源讓人們過上最幸福的生活,是用來警示那些貪婪地掠奪自然資源和肆意破壞生態環境而一味追逐GDP高增長的一些國家,也是糾正人們傳統上認為高浪費必然會帶來高質量的幸福生活的固有觀念。名不見經傳的國家瓦努阿圖以68.2的指數榮登「全球幸福國家」的榜首,表明「無需過度使用地球資源就獲得長久並幸福的人生是可能的事情」。「幸福星球指數」評價說,瓦努阿圖的人民對生活的滿意度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生態足跡」度量指數也很低,對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幾乎為零。
除瓦努阿圖之外,另一個微型國家也頻頻進入人們的視線,激發人們進一步領悟何為幸福生活的國家,而在中國引起輿論極大注意則來源於南亞問題專家傅小強對這個特殊國家的專門研究。那個神秘之國就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山國家不丹。
現年51歲的不丹國王旺楚克,自1972年繼位成為旺楚克王朝第4代國王以來,已經把一個生活貧困、文盲率居高不下的三流國家改造成富足、民主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受人尊敬的國家。旺楚克國王是第一個在世界穩步推進用「國民幸福總值」(GNH)來治理社會的國家元首。
國王的執政理念是,「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實現現代化的同時,不要失去精神生活、平和的心態和國民的幸福」。按照國王的思路,「國民幸福總值」主要包括發展經濟、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環境和實行良政等內容,其最終目標是讓本國國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在國王「國民幸福總值」理念的影響下,不丹推行「全民幸福計劃」,向全體國民提供免費醫療,採取限制入境觀光人數政策以保護自然環境,以立法的方式強制規定國土森林覆蓋率,GDP穩步增長,人均GDP已經走到南亞國家之前,國民普遍感受到生活在不丹國王治下的生活之幸福。2005年10月,不丹榮獲聯合國環境署「地球衛士」獎。見此美景,從富足的西歐國家遠道而來的遊客都不由得伸出大拇指說:我們讚賞不丹的GNH,我們好像回到了心靈的家園。
不論是英國版的「幸福星球指數」還是不丹式的「國民幸福總值」(GNH),都直接和坦然地反映了國民的幸福體驗。不過,也有人用「痛苦指數」來反面反映一國的幸福程度。它們之間理應是一個反比的關係,痛苦指數越高,幸福指數必然越低,反之亦然。
排在英國新經濟基金公佈的「幸福星球指數」178個國家和地區的排行榜末尾的是非洲國家津巴布韋。英國與津巴布韋交惡,津巴布韋跌入令人羞辱之位是否含有意識形態之爭或其他因素,本文暫且不談。但是,近幾年來,津巴布韋物價飛漲、失業率高達令人窒息的50%以上,礦產資源正遭枯竭性開採,又加上令白人居民惶惶不安的土地改革政策,相信津巴布韋國民的幸福體驗不會高到令人注目的程度。它雖然不至於像英國版排行榜一樣被無情打入末尾之位,但從國民「痛苦指數」上看,誰也不會為飛漲的物價叫好連天,這是確定無疑的。
轉自《天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