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著書論中印經濟和戰略崛起

標籤:

【大紀元1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明2008年1月27日華盛頓報導)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崛起被認為是本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社會變遷。然而這一變遷已經遠遠超出經濟和社會範疇,正在對亞洲以至整個世界的戰略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和戰略崛起》(The Economic and Strategic Rise of China and India) 是最近出版的一本有關中國和印度經濟崛起的新書。該書的作者、紐約大學政治和經濟學教授大衛.德農(David Denoon)指出,中國的崛起出乎人們的意料。即使在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之後,幾乎也沒有甚麼人預料到中國後來經濟發展的範圍和規模。同樣,對於遭受金融危機打擊的印度,當時也沒人預測到印度日後會成為一個主要角色。

德農教授說,中國經濟的振興使這個東亞巨人在當地扮演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軍事方面來說,90年代中國在斯普拉特利群島(即中國所說的南沙群島)問題上採取非常強硬的路線,以及1996年在台灣海峽試射導彈,都對鄰國造成威懾。

*伴隨著美國弱化*

中國的崛起,以及印度的急起直追,導致亞洲的力量平衡出現重新調整。德農教授指出,中印兩國的崛起恰恰伴隨著美國的影響力在亞洲逐漸式微。

“我認為美國的優勢不會繼續下去。我們在伊拉克犯下大錯。貿易赤字和預算赤字龐大,而且經濟中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他年保護國知是誰?**

他指出,亞洲的很多小國需要一個保護人。二戰結束後美國一直是他們的保護人,但今後15-20年後美國是否仍然是他們的保護人,無法肯定。這就預示著區域的調整。中國和印度不僅雄心勃勃,而且有能力證明他們的優勢。

不過,德農教授同時指出,儘管印度具備先進的技術能力,第二艘航空母艦即將服役,但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僅跟韓國差不多,尚不足1萬億美元,遠低於中國的2萬7千億美元,因此印度要成為一個區域大國,國民經濟必須持續發展才能滿足提升軍力的資金需要。

在經濟調整方面,德農教授說,最重要的發展是亞洲貿易已經不再主要依賴美國,美國已經從過去一直是很多亞洲國家的第一大出口國,退居其次。而有中國參與的東盟10+3,以及上海經合組織的作用,隨著中國經濟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也越來越凸顯出來。

展望未來,如何確保亞洲的穩定,一些大國的保護作用顯得格外重要。

*十年後亞洲誰主沉浮?*

德農:“我認為美國繼續控制這個地區的可能性不大,儘管5-10年內似乎還是可能的,但問題是可能的障礙是甚麼。美國、日本和印度三國的某種聯盟也是可能的,但最可能的趨勢是:美國力量逐漸消退,中國力量逐漸增強。”

德農教授說,日本、中國和印度都有能力作為這個地區的保護人。儘管目前他們都否認有這種意圖,但是他們都有這個潛力。因此美國要密切關注中印兩國如何使用他們的資源,以及他們今後的發展方向。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經濟是否會衰退?專家論點相左
分析指美國會今年可能加大對中國經濟施壓
馬英九:國營事業民營化應為公眾利益
慈濟冬令發放濟助全台一萬戶經濟弱勢家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