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價漲 臘肉熱銷 生豬成偷竊目標

人氣 1

【大紀元1月23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新年伊始,總理溫家寶連下數道金牌,禁止或限制水電煤氣、糧油肉奶等加價。儘管中央不斷出招抑制通貨膨脹,廣東省新春年貨價格依然普遍漲價,迫使一些市民改換口味。與此同時,中國的豬農也屢遭不幸。自去年以來,全國各地發生多起養豬場生豬被歹徒明火執仗盜搶事件,令豬農提心吊膽。

深圳市民以臘味野味代替鮮豬肉

雖然廣東省政府日前表示,2008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將被控制在4%以內,廣東省的糧、油、肉、禽蛋水產品、蔬菜、瓶裝石油氣價格依然上漲。

據《蘋果日報》報導,深圳體育館日前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年貨大賣場「年貨博覽會」,從中可以發現今年深圳市年貨普遍漲價,尤其是食品類年貨,漲幅達到近兩成。由於生豬肉價格居高不下,一些市民被迫改換口味,捨棄新鮮豬肉,以臘味野味代替,年貨市場上臘野味大行其道。

一位買了近10斤臘肉類的朱女士說 :「現在新鮮豬肉漲價,都跟臘味差不多價了,不如多買些臘味吃,反正新鮮肉又貴,也吃膩了!」

據悉,市場上的臘味價格跟新鮮肉價差別不大,如半肥瘦臘豬肉,每斤標價28元,新鮮豬肉價格已經升到20元/斤;重慶臘板鴨28元/隻,街市水鴨20多元/隻;臘野兔更只售18元/斤,甚至便宜過豬肉;至於臘狗肉,更只要10元錢一包!無怪乎市民趨之若鶩,以臘味代鮮肉!

廣州各類年貨漲價至少一成

報導說,新年臨近,廣州各類年貨漲價至少一成,漲幅最大的是進口洋酒和高檔白酒,例如53度的茅台酒,去年售價588元/瓶,今年漲到780元/瓶;五糧液每瓶也加價幾十元。糖果餅雖然漲幅最小,只有3%至4%漲幅,但包裝卻大為「縮水」,變相加價。

食品價格上漲的同時,廣州城區14.5公斤瓶裝液化石油氣價格達到128元/瓶,創下了新高,與元旦期間的112元/瓶相比,短短一個星期已經上漲了14.3%。物價高漲導致低收入民眾支出增加,生活質量下降,生存壓力加大。

深圳市民劉女士說: 往年買1,000元年貨,已經差不多夠一家人過年,今年肯定不行,就算精打細算也要1,500至2,000元才夠!

大陸的瘋狂漲價甚至在廣州釀成血案。據新快報報導,22日,廣州市一名中年男子疑因物價漲得太快無力承受,從五羊新城一小區內8樓跳下身亡。據目擊者稱,該男子跳樓前曾在樓頂大喊:「漲價太快了,我受不了。」

歹徒明火執仗盜搶生豬

隨著各地民眾感歎「豬肉太貴」的同時,中國的豬農同樣沒有好日子過。自去年以來,全國各地發生多起養豬場生豬被歹徒明火執仗盜搶事件,有的豬場甚至一月內屢次遇劫,令警方束手無策,令豬農提心吊膽,甚至有豬農無奈發出哀嘆:「為什麼我家豬場好似銀行那麼危險?!」 此等現象為中共建政以來罕見,更是大陸通脹的另類詮釋。

據報導,毗鄰香港的珠三角過去一年已有多宗搶劫豬場或偷豬案,其中惠州博羅龍溪鎮過去數月就有多個豬場、數百頭生豬被偷被搶。豬農陳禮明的豬場更在兩個月內兩次被盜。

陳禮明第一次被劫是上月1日晚約10時,10多持刀蒙面賊衝入豬場。「第一次被搶走了85隻生豬,第二次賊人用刀殺了9隻豬再搶走。」僅第一次打劫,陳禮明總損失就高達20多萬元。事後他雖然報警,但警方至今未破案。

陳禮明回憶被搶經過時,仍心有餘悸。他說,夫婦倆迄今仍提心吊膽,天未黑就關緊鐵門,不敢外出。

附近豬場也如臨大敵,紛紛加強保安,養更多惡犬,甚至佈電線網防盜賊。「附近豬場至少被偷搶了幾百隻豬,至今一宗案也沒破,一個賊也沒抓到!」龍溪鎮一位獸醫對記者稱。

分析:北京憂通脹再引爆民運

新年伊始,總理溫家寶連下數道金牌,禁止或限制水電煤氣、糧油肉奶等加價,頻率之密、範圍之廣、罰則之嚴,都令人驚訝。蘋果日報對此發表評論文章稱,溫家寶今次嚴打加價風,與其說是為了防止通脹,不如說是為了對民眾有一個交代,期望如同1994年一樣,免於重蹈1988年引爆民運的覆轍。

文章回顧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通脹歷史,其中1988年通脹率達18.5%,加上「官倒」等腐敗問題嚴重,是翌年爆發波及全國的學潮、民運的「國內小氣候」之一。

第二次是在1994年,通脹率達21.7%,朱鎔基親自兼任中央人民銀行行長,推出聲名顯赫的「治理整頓16條」,多管齊下,厲行調控,經濟增長速度及通脹率都大幅回調,他也因此獲得「經濟沙皇」之稱。

而改革開放30周年的今天,貧富分化、官員腐敗遠嚴重於1988年,反而政府的公信力遠遜於當年,一旦物價飛漲引爆民怨、引爆社會動盪,這個政治責任不是溫家寶所能承擔的。

文章稱,溫家寶今次嚴打加價風,與其說是為了防止通脹,不如說是為了對民眾有一個交代,期望如同1994年一樣,免於重蹈1988年引爆民運的覆轍。

相關新聞
廣東粉飾太平業者指打假貨為做秀
喊著「漲價太快」 廣州男子跳樓亡
廣東省人大代表建議提高個稅起徵點
7歲男孩踩髒地板 遭老師當眾搧20多個耳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