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7日訊】我們中國人有一個通毛病,就是:改造別人
中國這毛病到處可以表現出來,就是要「改造」別人,而不能「容忍」別人。要「改造」別人的思想,而不能「容忍」別人的思想。
大到偉大領袖,小到凡夫俗子,都很難擺脫這一點。
若是領袖,那就必須要求人們在思想上「信奉和崇拜」自己;必須要讓人們有「統一的思想」,有全民或全黨的「共識」。這就使得人們不敢講心裡話了。若是普通人,也喜歡凡事總要爭出個究竟來,非要讓對方服了自己不可,或非要對方在思想上認輸不可;在最好的情況下,也要絮絮叨叨地做婆婆媽媽的「思想工作」,反正,要是誰在「思想」上發生了「錯誤」,那就一定要「糾正錯誤思想」。
能不能讓人們「各說各的」?能不能讓人們隨便說什麼都行?
恐怕很難。
以前,黨支部要做思想工作,居委會要做思想工作,任何人都會做思想工作。
現在,不用那麼麻煩了,老闆或上級哼一聲,大家也都鴉雀無聲了。
我個人感覺,先秦的諸子百家,還是「各說各的」時代,很有一點「民主」的味道。
百家爭鳴,也會有人說服了別人,或者試圖去說服別人。例如孟子,就到處給某些政治人物們做思想工作;蘇秦張儀「合縱連橫」,也是憑著一張嘴,試圖說服別人,而不是搞什麼「統一思想」。若要搞「統一思想」,只有列國統治者才行,但那不是春秋戰國時的「中國特色」。因為那是個「多國時代」,故此思想壓抑和思想限制,是比較難的。如果這個諸侯國「思想不自由」,那麼,那些追求思想自由的人們,就會到別的諸侯國去。所以,那時候,老百姓怎麼想,怎麼說,似乎大都「言者無罪」,好像也沒有聽說有什麼「思想犯」。孔子批評「春秋無義戰」,很有點指責統治者們的的味道,但是也沒有受到各國統治者的批判和打擊報復。他還可以「周遊列國」,沒有受到「出入境」的限制。
孔子西行不到秦。我不知道原因,但是否可能是秦國的言論有限制?
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按當時的人口比例,實在不算個小規模的學校了,也很有一點「全民」的味道。
但是,孔子儘管也罵人,但他自己並沒有一股「強加於人」的味道。沒有聽說哪個弟子不同意他的觀點,孔子就把他們趕出學校。當時,魯國是一個小國,而它旁邊的齊國是一個大國。孔子也沒有「思想專制」的能力吧。所謂「少正卯之誅」也有人懷疑是不是確有其事。總之,當時那段歷史給人們的印象,似乎沒有人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有「統一」的思想,大概孔子自己絕沒想到,他後來竟成了「大成至聖先師」,成了「文宣王」,魯迅說,這是一個「闊的可怕的頭銜」(大意)。一個魯國的孔子的思想,竟成了世世代代的中國帝王要求全體人民都要遵循的思想原則。
所以,要求「統一思想」,是秦以後的事情。
但是,以前由於沒有那麼先進的通訊工具,沒有大量報紙、刊物、電視、電影等,沒有那麼多禮堂,沒有那麼多麥克風……,所以,要統一全國人民的思想,也是頗不容易。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西方人民越來越崇尚自由思想、自由創作、自由發明創造……。
而我們中國,這些先進的技術和設施,正好,都變成了「統一思想」的用具。
(2008.1.8.)
轉自《新世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