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4日訊】前些日子,盛傳「價值觀外交」一說,近日,一位女士「因私」傳開了一句據說是法國的一位外交部長所說的名言:「中國在能夠輸出價值觀之前,不會成為一個大國。」於是,也議議這個一直爭論不休、一直爭論不清的話題。
有沒有普世價值觀?
概念當然是有的。唐逸先生介紹說:「普世的」是拉丁文oecumenicus的意譯,這個詞來源於希臘文,除「普遍」之義外,還含有「根」的意味,是一個富含價值意義的詞。他認為,只有作為一切價值基礎的價值,才是普世價值,那就是自由。
然而,當下中文裡的「普世價值」,使用起來並不在意拉丁文中的「根」的含義。事實上,不是「價值基礎」的價值也能普世。所以,我們習慣忽略那個外來語的一處原本之意,亦不無道理。實際上,中國人在使用時的這種忽略,擴展了「普世價值」的內容,使它不僅包含了根價值與主要標準,也包含了揚善抑惡的「派生常識」和「通用辦法」。
在我看來,中文裡的「普世價值觀」並不含混。我認為它明確的定義應該是:被各種文化形態所接受,在全世界範圍作為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的價值觀念。
殺人、放火、搶劫、強姦、偷盜、詐騙等刑事犯罪都不被任何社會所容,普世價值觀在焉;國際法、國際公約與國際慣例的成立,普世價值觀在焉;各國立憲,言論、出版與結社自由等條款進入各國憲法或實際憲法,證明憲法與個人自由等概唸成為國家倫理和普世價值觀。
「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去待別人」,這話被稱之為「道德金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話叫做「道德銀律」。一句短語難以周密應對各個來路的思辨和質疑,金律、銀律確實都有可挑剔之處,但此話大理無虧,在各種文明中都是相通的。子明先生指出,這一現象是「普世性價值的顯例」。
發現普世價值觀有一個便捷、準確的途徑:世界上敵對的、交惡的勢力,相互譴責、抨擊、醜化對方時的依據和標準,找出來。
為什麼會有普世價值觀?
這個說來原因簡單:都是人。相同的人性與人之本能、人的理性——這就是普世價值觀的根。這裡強調理性的一定高度。
先撇開容易惹出爭議的價值標準不談。富裕好,貧困壞——這就是一普世價值觀。這個概念的影響深遠程度,超出多數人的平時想像,比如「美」這個概念(儘管美的具體標準不同但仍是一普世價值),就深受富的影響。美,其實是一種富,而刻意迴避經濟意味的美的標榜(比如展示或鑑賞融入文化、歷史的美)其實多是為了顯示「更富」。證明制度優越和他人的水深火熱,都用「炫富嘲貧大法」,鼓噪我能生產、我能「共產」,資本世界和「窮人天下」的當局概不例外。
「富裕價值觀」不能單獨作為判斷標準,人們否定獲得財富的不義與不公,這又是普世價值觀。此類例子,顯示普世價值觀「綜合配套」的特點。
人類的「固有價值觀」,甚至決定了「人類朋友」那直覺的「價值觀」,說句不好聽的話,「連狗都知道」。一條看家狗,一眼就能看出不作為主人的你混的如何,並根據它美醜善惡的觀感確定下你在它心中的地位。如果要改變它對你的看法,可以通過對狗的接觸與賄賂來獲得「優惠人待遇」。你的賄賂及其對狗關係的改變,正是基於更具普世特徵的「價值觀」—人獸世界通行的價值觀,即(不同智力層次的)「趨利避害」。
13世紀的托馬斯‧阿奎那,認為自然法的根本律令是「趨善避惡」,由此導出其他原則即「保存自我,教養後代,求真理和幸福」。請看,去掉「真理」這個詞,人獸世界即通用這裡的「其他原則」。人對獸的馴化和活體利用,也出於動物具有的「趨利避害」本能,於是乎有了具備意識特性的或懵懵懂懂的「利益博弈」。
不同人群之間之所以有了通用的價值觀,人性相通是其基礎,只要溝通交流則必然附帶出經語言和文字明確的價值概念,而不交流是不可能的。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與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使得普適價值迅速普世。無數次利益博弈的經驗告訴博弈者及其後人:那些條文,那些基本常識、和規則,經長期交際的證實,符合我們的利益。
有一些野蠻的「共有價值觀」
歷史上曾有一些與當代主流價值觀相區別的人類共有的價值觀,比如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就是其中一個「大觀」。實踐中,它無法達成普適和普世,但在思想、心理層面,尤其面對異己文明、族群、國家的時候,它確實是曾為全人類所「輪換認同」。也就是說,弱者與被侵犯、被壓迫的一方,和強勢的壓迫者一方在思想、理性上並無本質差別,決定他們心態、行為的,只是現實力量對比,一旦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原本弱勢的人群也會轉變為壓迫者。考察東、西方各大區域人群的制度、思想與生活,我們可知叢林法則佔據人類「思想和輿論陣地」的歷史何等長久,而實際生活中,直到眼下,輿論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弱肉強食的動物法則,仍在權力缺乏制約的區域起著某種主導作用,與其對立的文明進步的普世價值觀,只是在口頭上取得了壓倒性勝利—當然,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
抽掉普世權利平等的內容,「共有價值觀」即野蠻落後的價值觀。共有純粹原始、本能的價值標準,不如各自擁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有人熱愛自由,有人卻熱愛被奴役;有人喜歡富足,有人卻樂在赤貧;一部分人愛吃愛用愛玩的,卻是另一部分人非常討厭的…那樣的話這個世界倒是其樂融融,平添無數和諧景象了,但這事不可能。沒有理性和人文思想的作用,人們都趨向最大程度地滿足自身的本能需求而置他人於不顧,共有的價值自然就成禍水。由這種價值觀主導的「同志」越多,則越多地引發衝突和對抗。它在實踐中造就不認可此價值觀的龐大人群,這就是它無法普適、更不會普世的原因。
當代普世價值觀是人類文明進化到較成熟階段的產物,由變化中的強者和弱者不斷反思而成。而強勢人群為減免災難和不安的自我反省,導致促成主動放棄恃強侍暴類型的思路,在普世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尤為重要。
普世價值觀必定是樸實的,樸實方普適,普適才普世。但樸實並不意味著低級,作為人類共同經驗和文明成果,它利於全人類,有功於世界和諧。對文明進步價值觀的推行,應抱樂觀看法,人們自願接受的,必是符合自身利益。對野蠻、落後價值觀的擴張,長遠看也不必悲觀,如「聖戰」、「專政」這種區域性的價值觀肯定會趨向沒落,因為它在傳播中將遭遇不可戰勝的敵手。
民主是不是普世價值觀?
自覺身處「文化主流」之間的人,一般傾向於認可多種普世價值。拒不承認普世價值觀存在的,通常是在不利於他們的文化、學說面前覺察到了自身的弱勢處境。於是他們說,我們有與外部世界不同的價值觀,有特色並且是比任何外來價值觀優越若干倍的價值觀。即便集合所有的智力也拿不出一種立得住的理論,源源而來的挫折感反而刺激著這一精神支柱的強化。應該說,這並不是完全從珍惜意淫資源的角度考量,預瞻價值調整將影響現有利益分配格局,這樣的眼光並不算病態。價值體系本來就是圍繞利益的實用設計,許多以價值觀為主題的爭辯,的確是在「爭權奪利」。
蘆笛先生寫道:「所謂『普世價值觀』,如今似乎已經成了主張民主的人們打擊對手的戰略武器。和對手一旦交鋒,到最後一步就必然要頂在這點上,他們便說民主自由乃是普世價值觀,而對手否認。爭論於此成了武俠小說上的高手比拚內力,就此沾死不動,餘招再也發不出來了」。民主是普世價值觀與否成為網上辯論焦點,此現象意味深長。承認民主普世價值觀則等於承認中國大陸宜實施民主,於是一方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一語道破,無非是因為民主體制對利益格局的衝擊最強,於是相關人士的憂患也為此而深。
普世價值觀並非不為既得利益人士著想,它對利益集團成員的要求是也具有公民身份。而我們社會的「公僕」,從來都沒表示過拒絕此要求,並且他們還時時矮化自己,宣稱自身比百姓更渺小,除服務外沒有任何權利。
主流媒體方面,漫道「歷史的先聲」,即便在爾後至今的歲月裡,也從未發出過反民主的聲音。相反,主流的「民主之聲」,一說到民主,總是「真正的民主」、「中國特色民主」、「更民主」、「最民主」、「進一步完善民主」,似乎不僅是已經民主了,而且還是蓋了民主帽兒的「超級民主」。更有高層人士坦言民主自由是普世價值,絕非資本國家專利。這些「主流表現」,難道說明的是民主價值在中國大陸不被認可、不被重視嗎?
網上公然反民主的,都是小掂包的、小混混吧?實名發帖或能讓人聯繫到某個現實人物的,難得一見。從沒在網下聽到過哪個人說「那篇說民主是壞東西的文章是我寫的」,就算有個把裸出網絡的,也不過一「非著名太監」。為什麼這樣?凡有點臉面的丟不起那個人唄。
去年,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正式、嚴厲地譴責韓國「肆意侵犯人民言論自由權利」,「封鎖互聯網」。如果說朝鮮不認可民主自由價值觀,那豈不令人悍然震驚?
「向著法西斯蒂開火,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這嘹喨的歌聲,就來自走過了血與火的威武之師。當聽到它,我會感到自身那有限的無恥,同時也明白,在民主價值觀面前有人是多麼無奈。
真實、真誠、真相、真正…「真字系列」非同尋常。真善偽惡,就是普世價值觀,並且這是基礎的基礎,基本價值觀的基本。一切之上有個「真」;各種道理中,「壓倒一切」的只有真。我說過「萬惡假為首」(相對的就是「百善真為先」),可惜這話尚未獲得眾網友重視,遺憾的是至今百度起來此話仍全在我文之內。世界上怕就怕「不認真」仨字,中國人就最不認真,如此我們永陷沉淪的下場則幾乎是注定的了。可喜的是,近年中國「網絡公民」較真風氣大漲,2007年度發生了幾件將影響歷史的大事(其主要的事件並不在報導範圍之內),其中的「打虎運動」,即「真善偽惡」普世價值觀的建設性張揚,它表明中國公眾對公權系統的作偽和偽善已經不可持續忍耐。因此,我稱中國在2007年發生了「審誠風暴」,認為這是「最有價值氣象」。「我不相信!」這就是2007最強音,當代最有價值音響——你相信嗎?
──轉自《網路文摘》(//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