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擀麵說起

鄭慧娉

人氣 4
標籤:

來歐洲定居後,在吃上已經入鄉隨俗了,半成品食物在各個超市裡隨手可得,物美價廉且省時省事。但是遇到中國老鄉來家作客,或是親朋好友從大陸來訪,客人想吃中餐的願望自然擺在飯桌上。

麵食裡除了餃子、餡餅、春卷外,就是麵條了。方便麵肯定是不上檯面的。意大利麵條被兒子譽為「鋼絲麵」,太勁道了。煮亞洲店賣的掛麵、乾切麵顯得太應付人家了。不過我有一個保留節目──手擀麵,好吃又方便。客人總是說,手擀麵當然好吃了,你會做嗎?太麻煩啊!

說做就做,我用筷子就著細細淌水的籠頭,把面、水攪和適中,再用手略揉幾下,以面盆抹光為止,然後放在一旁醒上半個小時以上待用。和麵的這道工序僅用三、五分鐘的功夫。水放多了或少了都沒關係:麵軟了,把麵皮擀得厚點兒,切得寬點兒,煮出來像蘭州拉麵;麵硬了,把麵皮擀得薄點兒,切得細點兒,又是另一種口感。刀功要求也不高,切得粗點兒細點兒,或者有粗有細都沒關係。以手擀麵為基本材料的炸醬麵、打滷麵,青椒肉絲麵等,讓我的客人吃不夠,他們說,你的手擀麵就是拌醬油都好吃。

我的手擀麵「絕活」得益於母親。出國前,母親教我做飯,就是包餃子、烙餅、擀麵條這些家常便飯。對擀麵條,我起初不想學,商店賣的家庭式小壓麵機買一台不就解決問題了。母親笑了,從廚櫃裡抱出一台我說的那種壓麵機,說是一年前小妹買來孝順她的。母親提議,她做手擀麵,我用壓麵機壓麵條,看哪個好。母親一邊跟我聊著天,一邊活麵、摘菜、炸黃豆醬,這邊準備就緒了,那邊麵也醒勻了。一根大擀麵杖,三下五除二把一大塊麵團擀成了一扇大傘面。再看我這邊,面片子還沒成型呢!

手擀麵和我的機製麵分鍋煮熟,讓大家評定。自家人說話不客氣,他們說媽媽的手擀麵能吃兩碗的話,我的機製麵有一碗就飽了。

母親說,一根擀麵棍,一把刀就能做的事,幹嘛非得興師動眾,離開壓麵機你還吃不上麵條了?用點兒心,動動手的事,有什麼難的?你就是依賴機械、電器,趕時髦。拿擀麵條來說,沒擀麵棍也好辦,油瓶、醋瓶就能當面棍使。

從一台壓麵機比不過一根擀麵棍的啟示,我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類似捨近求遠的事。

比如熨衣服。對歐洲的家庭婦女,熨衣服是家務活裡的一個大項目。要洗的東西,一股腦兒扔進洗衣機,停機後掏出來,再一股腦兒的在熨衣板上一件件熨燙。其實如果你在掛晾衣物之前,用手抻抻拽拽這些物件,要熨的衣服至少能減少一半。比如床上用品,兩個人各攥一頭,對角線一抻,不比熨出的效果差。照方抓藥,一般的針織品,拿在手裡對角抻幾下,照樣好使。我連牛仔褲都用手「熨」。挑剔的先生一直沒識破我的「偷工減料」,倒是問過,怎麼看不見你熨衣服?我早就由過去一週熨兩次,減至兩週熨一次了。

我的這「手活」也是從母親那學來的,先生幫我抻被罩時說,他印象裡,他的祖母和母親都是這麼抻床單桌布的。另外我住的小鎮上,本可以用掃把就能輕鬆掃乾淨的便道,非動用轟鳴作響的掃地機,吵得雞飛狗跳不說,電耗的指數肯定也小不了。人類最簡單、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怎麼都退化了?舉手之勞的事,非依賴於現代化的科技產品,反而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其實這些生活中的區區小事,稍加註意,不但能給自己生活帶來方便,還節省能源,減少污染,何樂而不為呢?我們每一個人,要都能從點點滴滴之中做個地球上的好人就好了。◇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媒觀察】網上色情怎樣破壞家庭關係
不同階段夫妻 理財組合各異 規劃美滿家庭
滬13%男性願當全職爸爸
日女性參與社會事務仍居低水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