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原文】
夏禹(1)治水,初奠(2)山川。
【註釋】
(1)夏禹:亦稱禹、大禹。治水有功被舜選為繼任人。
(2)奠:奠定。
【語譯參考】
夏禹平治洪水,才奠定了九州和山川的位置。
* * *
【說故事時間】
鯀、禹治水
《山海經•海內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息壤是一種很特別的土壤,它具有生命力,會快速的生長,為天帝的神物,鯀卻偷了息壤下到凡間防堵洪水。天帝知道後非常震驚,十分生氣,派火神祝融趕到凡間,在羽郊(羽山)這個地方把鯀殺了,並把剩餘的息壤帶回天庭。
鯀死了以後,經過三年,屍體不但沒有腐爛,腹中還孕育了一個新的生命。天帝派一個天神到羽山,用吳刀剖開鯀的肚子,竟然跳出一隻虯龍,就是禹。而鯀的屍體在生禹之後發生了變化,化為黃熊(一說是黃龍)躍入羽淵,消失了蹤影。
《山海經•海內經》:「帝乃命禹,卒布工,定九州。」大禹繼續父親未完成的遺志,要平息洪水。天帝還派了天神幫忙,伯益負責掌火,焚燒山林沼澤中茂盛的草木,驅逐禽獸,暢通水道;應龍幫忙測量,導引水路。治水初期大禹還獲得了兩樣寶物,一是羲皇所給的「玉簡」,可以用來度量天地;另一個是河精所授的「河圖」,記載所有的河川道路,用來觀察地形。天神、寶物的幫忙,再加上地上百姓的通力合作,大禹治水有了很大的成效,河川都順著水道流向東方的大海,而人類居住的土地也都加高了。
相傳禹在治水時曾以神力開鑿龍門。龍門山原本是座大山,位在今山西和陝西兩省交界地帶,正好擋在黃河的河道上,水流受阻氾濫成災,禹運用神力將龍門山一分為二,使它分跨黃河的兩岸,河水從中流過,真的就像兩扇門一樣。
《山海經》、《淮南子》等書上記載,大禹治水成功後曾測量大地的面積,劃分為九州。
【動動腦、想一想】
各民族、各宗教都有大洪水的傳說,找一找,想一想,把找到的故事和其中所得到的啟發與大家分享。
【參考書籍】
本段原文參考三民書局發行之《幼學瓊林》
轉載自:〈正見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