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日訊】【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引言:去年,前保守黨內閣部長George Walden寫了一本書(譯註:《到了移出英國的時候了嗎?》,Time to Emigrate),講述英國未來生活,以及為什麼創紀錄的英國人移居海外。這本書採用了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的形式,在《每日郵報》上繫列連載,引起讀者巨大的正面回應。
在書中,Guy和Catherine這對夫妻有兩個孩子,周圍的變化讓他們絕望:生活的街區被大規模移民急劇改變,在那裡他們的孩子成為學校裡的少數族裔,教師掙扎於大量學生不講英文。
57%的倫敦新生兒的母親出生在英國以外,英國似乎在很多方面讓這對夫妻失望,不僅僅是教育,還有安全和醫療。
因此,他們放棄了在英國的戰鬥,移居到了加拿大。他們的選擇並不少見,正如Walden在書中指出的,2004年有35萬英國人移出,相當於伯明翰(Birmingham)人口的1/3。
Walden注意到,儘管大規模移民給英國帶來了種種改變,可是消音的企圖壓制了人們對這個當前最重要的話題展開辯論。
在這篇引人深思的後續文章裡,Walden分析了Guy和Catherine移民到加拿大以後的新生活,以此來對比英國今天的苦澀現狀。
Walden 在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保守黨政府任職「高等教育部部長」(higher education minister),他與Sarah結婚並共同生活了38年,他們有3個成年子女。他在書信體文章裡提到的兒子是虛構的,但他和妻子生活裡涉及的事件來自於實際經歷。】
我兒,
你和Catherine移居到加拿大開始新生活已經有10個月了。我們去看你們的時候,得到的印象是你們一點沒有為移民的決定後悔。
依然,我最好不要講太多你選擇離開的這個國家的好話。從發生的一切看來,這一點都不困難。
事實上,看起來你離開的時機正合適。前幾天我駕車到你在倫敦西部的老房子那邊,看到一個警方的告示,要人們提供信息以抓捕一個向警察動槍的年輕人。
以荒唐的高價買了你們的房子的人大概對此不會感到太興奮。我不認為世界上還有什麼其他地方,人們花那麼高的價錢買房子,得到的環境卻是流氓阿飛四處舞刀弄槍。
存在一種隱藏的--或者是公開的--暴力和無秩序,這讓我為下一代人感到擔心。
小事件往往最說明問題。昨天,你母親在公共車上遇到這樣的事情。在Ladbroke Grove上來3個16-18歲的女孩子。你母親認為他們是巴西人(Brazilians),但是已經完全英國化了,她們都醉的不成樣子。
她們拿著伏特加酒瓶和塑料杯子上了車,可孟加拉裔公共車駕駛負責任的不讓他她們乘車。這3個女孩子擋住車門,大喊大叫,用她們新學來的Essex口音罵髒話,一直持續了20分鐘。
我想說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車上沒有一個上下班高峰著急回家的乘客發聲。英國大眾被三個不守規矩的小女孩劫持了。
多倫多(Toronto)感覺上要更安全,儘管很難找到內心的平靜。
在我們去加拿大看望你們的時候,對你們的新生活作了一點觀察。我們喜歡你在多倫多Riverdale街區那座木頭裝飾的老磚房,它比你在倫敦的房子大,可是只要2萬英鎊,還不到倫敦房子的一半價格。
更不要說你在Muskoka的那所鄉間別墅了:別墅不大,但可以在Ruislip Lido上面那些湖裡游泳、駕船、釣魚。
很高興知道孩子們在最近的公立學校讀書。儘管是市中心的學校,但沒有毒品和刀子的問題,而且那裡還教授拉丁文。
得知你很快找到一個教書的職位,我們都放心了,而且薪水比你在英國時還要高。再加上相對低的稅和生活開銷,你該在財政上感覺更加輕鬆。
加拿大隻有3千萬人口,是我們的一半,可國土要比我們大很多倍,這對心靈有益,更不要提停車位了。
我看到加拿大的其他族裔的人口比英國還要多,然而那裡對接受移民更有選擇性。移民評分系統似乎比較嚴格,我認為只是因為你優異的化學上的背景,才讓你得以移民加拿大。
而且,族裔比例也是不同的。華人是最大的群體,然後是印度人,幾乎沒有單一種族對外隔絕的街區。正如Catherine所說,一個強大的全國性的教育系統是融合的關鍵。
而在這裡,隔離比不融合還要嚴重。整個國家都在日益巴爾幹化。
蘇格蘭最好,而自我封閉的種族社區在中部(the Midlands)隨處可見,倫敦最差。
我們促進了繁榮,可是這個繁榮是脆弱的,而且集中在東南部--好比是我們這個島國上的一個島嶼。也許我們將不得不把大倫敦地區當成是香港或者古代意大利的那種城市國家。
這裡,最明顯的隔絕是富人和其他人。這本身不是新鮮事,但今天的不同是,上面和下面不再有關係了。
當房地產崩潰的時候,倒塌的豪宅會打到中間和下面的人。倫敦高價房推動了整個房地產市場,可崩潰的時候這類房產更不容易跌價。人們不覺得我們都是在同一個戰壕裡。
從小孩子到老年人,都存在這種隔絕。我聽說,拿到5個畢業證書的(Th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GCSE)伊頓學校(Eton)的男孩子,比整個Hackney區(倫敦東北部的一個區)還要多。
現在另一個分離正在發生:那些有一個不錯的退休金可以期盼的人,和那些長壽更像是一個威脅而不是祝福的人。
結婚的人和不結婚的人之間的分離也在加深,更清楚地說是有子女的人和沒有子女的人。
我們的城市,現在成了享樂主義和花錢如流水的單身們的天堂,與那些選擇生育而沒有能力負擔享樂的人比起來,單身們的生活顯得出格。
所有的一切都是去迎合花天酒地的消費者,幾乎沒有什麼來照顧養育孩子的夫妻。在所有這些分離之上,是政治和大眾的分離。 【未完】
Time to Emigrate, 2nd Edition
by George Walden
ISBN: 1906142009
240 pages
paperback
published by Gibson Square Books Ltd, 2nd edition in 2007
英文:Dear Son, Let me tell you what immigration has done to this country
Daily Mail, 17th August 2007
//www.dailymail.co.uk/pages/live/articles/news/news.html?
in_article_id=475875&in_page_id=1770
──轉自《右派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