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日訊】昨天,中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中國的第一部反壟斷法。這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進步。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普通的中國消費者對壟斷企業給他們的權利所帶來的侵害已經有深切的感受。因此,加強反壟斷的立法和執法,對於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的確已經頗不容緩。
但是,中國媒體對於反壟斷法重點的解讀似乎與普通民眾的感受相距甚遠。在近來有關反壟斷法的新聞和分析中,大都將重點放在大型的跨國公司對中國企業的兼併和收購可能形成對中國市場某類商品或者服務的壟斷、甚至可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帶來威脅;與此同時,不少分析也特別提到前不久中國速食面協會與關聯企業合謀提價的行為,強調反壟斷法的出臺有利於對此類行為進行遏制。這些分析本身都沒有大的毛病,無論是哪個國家都十分警惕跨國公司對某一行業的壟斷可能對國家安全帶來的威脅,並有專門的機構和法律應對此類事件。同時,同一行業的企業之間合謀提價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在任何法治國家也都是非法行為。但是,這些都不是當前中國反壟斷所應該強調的重點。
中國的反壟斷應該將重點放在反對國有企業的壟斷上,尤其是反對中央直屬的大型國有企業的壟斷上。根據壟斷的性質,經濟學家們通常將壟斷劃分為三類:自然壟斷、市場壟斷和行政壟斷。自然壟斷主要指由於行業的技術性質,在一定的市場上只能容納一個企業,例如一個小城鎮的供水、供電、公共交通、電訊等。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擴大,這類壟斷賴以生存的領域實際上越來越小。在發達國家,在這些領域裏的競爭當前也都十分激烈。市場壟斷是市場競爭自發形成的,它是在市場自由競爭下,少數公司利用其資本、技術或管理上的優勢所取得的一種市場勢力。
在三種壟斷中,效益損失最大、損害消費者最甚、最沒有理由存在的壟斷是行政壟斷。行政壟斷是它是通過國家法律或規定的形式取得的一種排他權,是政府憑藉公共權力來排除或限制競爭的一種行為。在國家權力庇護下,這類的壟斷行業不僅無理的通過損害消費者來獲取超常的經濟利潤,而且也沒有發展技術、改進管理的基本動力。中國的少數關鍵行業,目前正處在被少數壟斷企業利用國家的法律所把持著。人數眾多的消費者們對此深惡痛絕,但是卻拿他們毫無辦法。如果說,速食面協會的相關企業提價還需要互相串聯的話,這些國有的大型企業在決定價格的時候,連串聯合謀都不需要,因為他們本身通常就是某一個市場或某一類產品的唯一賣家。
中國由國家保護的國有企業的壟斷主要集中在金融、電力、電信、鐵路、航空、煙草、石油、鹽業等領域,這些行業的壟斷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政府的行業主管部門是著那些壟斷企業的直接代表。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可以利用國家的權力拒絕開放市場和引入競爭機制,從而維護這些行業的壟斷企業的特殊利益。
分析中國居民的收入差距的具體原因,有相當大一部分來源於壟斷行業的職工的超高收入。例如,二零零五年,電力、電信、石油、金融、保險、水電氣供應、煙草等壟斷行業的職工人數,不到全國城鎮職工人數的百分之八,但是他們的工資和工資外收入總額卻相當於當年全國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五十五;就平均工資看,這些行業的職工的平均收入是全國職工平均收入的十四倍多。當然,這些行業裏,進階管理人員的收入就更高。
如果中國將反壟斷的重點放在反對國有企業對這些重點行業的壟斷上,不僅廣大的消費者能夠從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們之間的相互競爭中得到價格低、質量高的消費服務,而且這些行業的技術和管理水準也能得到迅速的提升,他們在應對外來企業的競爭或者走向國際市場時的競爭實力也會更強。同時,這也能對中國不平等的收入分配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