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二十六日專電)台灣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昨晚在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年會,以「永續台灣」為題演講,他指出,每一個重大政策提出都必須有配套,「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及「社會正義」三個面向都應被納入規劃。
劉兆玄強調,「永續發展」的策略首先要認清競賽的對手,再則要認清競賽的項目。
他指出,經濟上,中國大陸是台灣發展的腹地,台灣應從亞洲四小龍的發展和競爭,重新審視其競賽的對手及戰略的主軸。
二十一世紀競賽的項目是永續發展,劉兆玄指出,尋求符合當代需求的發展不能損害後代發展的能力。因此,永續發展的首要考慮就是生態負荷的能力,不能對自然系統造成嚴重或難以復原的傷害。
針對台灣的永續發展,他指出,經濟要發展、民眾要機會、國家要安定、政治要穩定、社會要關懷、生活要品質。
擔任過國科會主委、交通部長及行政院副院長的劉兆玄表示,人才是台灣最重要的資源,教育讓台灣有競爭力。
一九六零年代到一九七零年代台灣產業的發展是靠教育訓練出來的最好的國中程度的勞動力;一九八零年代到一九九零年代,海外學成歸國的人士到科學園區創業及國內培養的科技人才投入,讓台灣的產業昇級。對於沒有天然資源的台灣而言,教育就是讓台灣得以發展的根本。
劉兆玄也談到目前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他指出,台灣現在大約有一百六十所大學,大學教育普及的情況曾被批評高等教育變成國中教育,另一方面,台灣的大學多希望朝向研究型大學發展。
他表示,他曾向教育部建議,大學應分類,台灣只需要兩、三所研究型大學,應該有更多教學型大學。
他說,台灣的大學畢業生有百分之六十是私立大學訓練出來的,政府應該讓私立大學能有更大的自由發展空間,讓他們有能力發展自己的特色。
他曾向教育部建議,應該開放私校自行決定學雜費。私校提高學雜費讓有能力負擔的學生多負擔,窮學生則可獲得直接的補助。
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每年都頒發「學術成就獎」,今年的得獎人即是在學界及政界資歷及成就都深受肯定的劉兆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