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蔡淑梅醫生:資優,知憂!

蔡淑梅醫生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5日訊】近兩星期,全城熱話「資優童」,家有資優的孩子,究竟是喜還是憂?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穎過人,不但要考試第一,還要不斷跳級,甚至直升大學,成為傳媒焦點,名震遐邇。

天資過人的孩子,一般都很難跟同齡的孩子相處,亦無法與別人分享快樂。如果父母們一早便為他張羅積極的培訓方法,不斷尋求突破,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上
,可以快人一步,但從此,他就失去一個正常的童年了。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他都是異類,他沒有朋友,也沒有娛樂;他最大的興趣,可能就是讀書,追求佳績,而最終的成就,就是可以騎在別人的頭上,成為「神童」。

近期,有一位由小三跳升到中六的九歲「神童」,他父親認為直入大學才是他唯一的出路。從報導得知,他最強的一項是數學,因為數學水平高,已達大學要求,所以便有資格成為一位神童大學生。他跟十四歲的何凱琳不同,何凱琳只是跳了兩班,而她所考的九科,成績全是優等,算得上是一位天資聰穎的優才,而不是甚麼「神童」。神童的定義是年紀愈少愈珍貴,所以,時間就是他們的競技場,一分一秒也不能浪費。

世上的「神童」,其實大多數都並不快樂,他們的情緒智商偏低,孤僻自閉,性格乖戾,於是乎,天賦的奇才,就變成了人際關系的跘腳石。這些孩子特別難教,師長的說話,他沒有興趣,朋友的戲言,他更覺幼稚,最後,就只有孤芳自賞,默默地等待著伯樂的出現。

世有千里馬無數,但伯樂則寥寥可數,身心正常的千里馬,只要時機配合,總會有出頭的一天。但那些鬱鬱不得志,無處發揮的資優奇才,當中又有多少能真正活出自己的生命呢?

據說,香港有1至2%的兒童屬於資優,要成為神童,就不單沒有了童年,更還要被訓練成為一部數學機器,或科學怪物,但這樣子,會有幸福嗎?對於整體人類社會來說,多了幾位天才「神童」,究竟有多大的意義?

家有「天才神童」的家長,總覺得教育當局沒有特別對待他們的天才孩子,就是埋沒了他們的天份,是浪費了人才!其實,每一個人都各具天賦的才能,如何發揮,怎樣運用,就端看他對社會的貢獻,和對人類的助益,而不是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學校的成績好,數學天份特別高,有甚麼作用?如果不能在實際生活上發揮效用,那就全部都是虛的了。

其實,對資優兒的過份吹捧,並不是一件好事。任由驕傲心態沖昏了頭腦,人就容易墮落,天才也不例外;不懂得謙卑的聰明人,最容易自欺欺人。在人世間,一帆風順的人生絕無僅有,一個從未嘗試過失敗的人,又怎能在逆境中生存?

家有資優兒,本是很值得高興的事,但在訓練孩子成為神童之前,請好好地培育他們的情緒智商,因為這比提拔他們的學業成績更加重要。一個既聰明又快樂的孩子,才是天賦的嬌兒。沒有童年的孩子,很難活得快樂,而這樣的人生,則難免若有所失,有甚麼值得高興?

(My Blog://hk.myblog.yahoo.com/dr_choisukmui/)(//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蹟,每個嬰兒都無比珍貴,一個懷有身孕的婦女,肩負著延續生命的天職,理應得到旁人的關愛和保護,怎麼會被標籤為「不受歡迎人物」,受到諸多刁難和審查,甚至被拒入境呢?
  • 吳邦國那一句:「中央給予香港多少權,香港就有多少權。」果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倘若真是有人被這一句說話嚇親,以為香港完了,那不是太過天真,便是吃迷藥吃得太多,食懵,神智不清了。
  • 有不少香港人家庭透過BN(O)簽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移居英國,當中家長最為關心的就是教育問題,許多家庭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選擇移民。移民英國的港爸Gordon Lam,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來到英國讀中學,即將升讀大學,究竟他們需負擔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樣應對龐大的教育支出呢?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這是露絲‧索卡普(Ruth Soukup)和她的丈夫查克‧索卡普(Chuck Soukup)和他們的孩子們從小就一起玩的遊戲。它被稱為「高潮,低谷,有趣的事」(High, Low and Interesting)。這個簡單的想法非常有效,它可以讓孩子(尤其是青少年)敞開心扉與父母交流。
  • 為何小孩曾經那麼乖巧可愛,長成青少年卻完全變個人?愛唱反調、愛理不理,甚至突然一句話就暴怒!完全不知該怎麼相處?
  • 許多學生都盼望著放暑假,因為這是他們可以逃離學校、放鬆身心的時候,但並非每個人都是如此。 有些學生害怕必須參加的暑期課程,還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無法見到同學而感到孤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