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健聖地亞哥報導)八月十七日,美國加州聖地亞哥最大的英文報紙《聖地亞哥聯合論壇報》(San Diego Union-Tribune)上的一篇文章《UCSD畢業生獲夢幻獎學金》一下子讓賴兆勤(Joachim B. Lyon),這個有個中文名字的猶太裔小伙子成了名人。
二十四歲的賴兆勤去年夏天以全優的成績從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認知科學系(Cognitive Science)畢業,此後在同一所學校認知科學系的互動認知實驗室裡工作。今年夏天,他從二十個州和十一個國家的九百七十七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贏得傑克‧肯特‧庫克基金會(Jack Kent Cooke Foundation)的特別獎學金,成為今年獲得該獎的三十四名學生之一。這個讓多少年輕人夢寐以求的獎項將資助他完成六年的研究生教育,包括支付他的學費和求學期間的其他費用,直至他取得博士學位。賴兆勤估計,該獎金價值在二十萬至三十萬美金之間。
記者走訪了這個幸運的年輕人。他曾經留學中國一年,中文的日常會話已經相當流利。「賴兆勤」是他的中文老師給他取的名字,所以對華人他一向自稱「小賴」。眼前的小賴高大挺拔,聰慧中透著書卷氣,英文中不時夾上發音地道的中文詞,像「角度、知識份子、認知科學」,讓人越發覺得他談吐不凡。
小賴說:「我覺得生活向我打開了一扇大門。」
他九月初將前往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攻讀哲學碩士學位,一年以後,再重新選擇一所學校繼續博士階段的學業。
小賴說,之所以選擇外國的大學,有兩個原因。在中國的一年中,他發現一個嶄新的環境能夠激勵自己更努力,也更有創造性。「另外,我對愛丁堡大學的著名哲學教授Andy Clark心儀已久。」
賴兆勤的專業「認知科學」是一門集哲學、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交叉學科,它從不同角度研究關於認知和知識的基本問題。在美國高等教育界,只有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和印第安納大學等少數幾個學校才有專門的認知科學系,UCSD的認知科學處於該領域的前沿。小賴說,他的研究興趣更接近人類學和哲學。
很多人覺得優秀的年輕人都應該去學法律或者醫學,可是小賴的想法不同——他想在大學教書,同時做自己喜歡的研究工作。「每天早晨起來,知道自己在幫助學生成長,而且知道自己的研究工作既重要又有意義——我喜歡這種感覺。」
「很多人以為我學中文是為了將來賺大錢,」小賴說,不滿之情溢於言表,「可是我就是想和中國朋友交流,想了解中國文化。簡單地說,是因為我熱愛中國文化。」
談起學中文,小賴不禁眉飛色舞。「剛剛到北京的時候,我和別的留學生一起打的。那些學生比我學中文早一兩年,詞彙和語法都比我好,可是發音不行。我發現,出租車司機不聽他們的,只問我一個人我們去哪。」小賴直觀地認識到,發音太重要了。
因為發音比同學好得多,他被分在快班。那時的他實際達不到快班的水平,可是硬著頭皮頂了下來。小賴說:「三個月以後,一切都變得清楚起來。我溶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小賴說,美國人一般不會糾正外國人的英語發音,可是中國人會毫不留情地糾正外國人的中文發音。雖然開始不太習慣,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這對他學語言助益多多。
小賴得意地告訴記者跟中國人打交道的竅門。當中國人問他姓什麼時,他會主動說,「賴,賴皮的賴。」輕鬆詼諧的介紹一下子就拉近了他們的距離。去寫字樓辦事,一旦準確無誤地用上一個成語,比如「五體投地」,辦事員的態度馬上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不再把他當外人,既尊重又親切。
一次小賴在北京的地鐵上看三毛的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一個女孩子好奇地盯著他看,臉上流露出懷疑的神情,彷彿在說:「你看得懂嗎?」好奇心驅使著她終於走上前來,兩個人攀談起來。後來女孩子來到美國,還專程來聖地亞哥看望小賴。
賴兆勤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是歐洲移民,奶奶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小賴是五個孩子中的老三。傳統的猶太教育使小賴覺得成為一個知識份子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們當初付出了那麼多艱辛,我想用自己的努力,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
小賴接到庫克獎學金的電話通知時,祖父母和母親都在身旁。看著他們驚喜的表情,小賴覺得比什麼都高興。
小賴的女朋友也是UCSD的畢業生,姐姐在耶路撒冷工作,哥哥是電腦公司的工程師,嫂子是中國人,妹妹剛剛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古典文學(希臘、羅馬文學)學位,弟弟今年秋天來UCSD讀書,志向竟然跟小賴一樣——一邊讀認知科學,一邊學中文!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