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2日訊】(亞洲時報 Alan Boyd悉尼撰文/晏陽譯) 隨著全球氣候升溫,北冰洋一條水道,即俄羅斯和挪威北端的「東北通道」(Northeast Passage)正在融解。如果通航的話,亞洲和歐洲之間的航程也許可縮短數周。上周,俄羅斯利用迷你型潛艇的機械臂,在這條水道附近冰層下4261米的海底,插下一面鈦製的俄羅斯國旗,隨即在亞洲航運界引起了震動。
莫斯科先前已表示,它想將它已控制的北冰洋領土,再擴展到北極。北極的面積相當於半個西歐,這一聲明隨即在相關國家中,引起眾多尚未解決的法律和商業問題。
事後,俄羅斯官方報章《俄羅斯報》毫不迴避地宣稱,這一行動將在北冰洋掀起一輪石油熱,並預示著「新一輪重新分配世界的開端」。
上述聲明雖然有誇大之嫌,但亞洲船運界早已在評估這條航道對船運服務的巨大影響。這條更直接的海路,可能將亞洲與其主要西方市場之間的航程,至少縮短1/3,並使船運成本大大減少。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東北通道」和北冰洋的第二條通道,即加拿大北端的「西北通道」(Northwest Passage),可能在5至8年裏可以通航。目前,只有破冰船和其他船體加固的船隻,才能通過這些航道。自1980年代中期起,約有50艘船隻曾通過北冰洋航道,其中大多是在夏季。
這兩條北冰洋航通,可能成為多個世紀來世人夢想的海上「絲綢之路」。然而,也許在真正通航之前,它們就會為經濟冒險政策和19世紀式的殖民主義所破壞。
一般相信,北冰洋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及其他礦產。隨著那裏冰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解,俄羅斯和加拿大都在採取行動,捍衛它們對北冰洋荒原的領土主權。
在過去50年裏,北極地區的氣溫上升了3-4攝氏度,足以使該地區的冰層覆蓋率減少1/3,也就是說使該地區的冰層覆蓋面積減少約200萬平方公里。冰層的厚度,也在以同樣的速度下降。
早在2001年美國海軍就預測說,在5年後從阿拉斯加北海岸、經加拿大的北冰洋群島、延伸到大西洋的「西北通道」,應該每年至少有一個月的商業通航時間。
後來,由於不可預測的洋流以及巨大的技術障礙,包括缺乏港口及其他基礎設施等,上述預測證明過於樂觀了。於是,關注北冰洋航道的焦點轉向了俄羅斯,那裏的氣候狀況更容易預測,冰層融解得也更快。
數十年來,俄羅斯一直在不動聲色地為開通東北海峽做準備工作,包括投資研發抗冰油輪、繪製港口藍圖,甚至是部署龐大的浮動碼頭。而且還有另一重要區別:與渥太華不同,莫斯科一直在積極開發北冰洋航道的商業潛力。
加拿大完全限制進入構成其北冰洋領土的1.9萬個島嶼、礁石等,並在1973年宣佈,這條1450公里的通道為內部水道。
根據《國際海洋法》,俄羅斯、加拿大、挪威、美國和丹麥這5個北極國家,可在北冰洋擁有200海里的領海。而且如果它們能證明它們的大陸架在地理上與北冰洋海床相連的話,它們還可提出更多的主權要求。俄羅斯在2001年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另外,聲稱對格陵蘭島附近的漢斯島(Hans Island)擁有主權的丹麥,預計也會這麼做。
俄羅斯和加拿大聲稱它們各自的通道為內部水道,並聲稱冰層覆蓋區需要特別保護,因為它們在環境上很敏感。
一旦冰層消失,而且它們的大陸架與海床的聯繫變得更不明顯的話,兩國的主權要求將受到嚴重考驗。歐洲國家和美國表示,它們將努力把這兩條通道確定為國際海峽。
這兩條通道涉及重大的經濟利益。除了開採權外,任何控制通道的國家將擁有強大的法律理據,向過往船隻收取過境費、維修費、環保費甚至安全保證費。
蘇伊士運河每年的收費收入,就約為40億美元;至於巴拿馬運河,則年收15億美元。北冰洋通道所產生的收入可能更大,因為它們不會碰到人工運河所面對的後勤障礙。
巴拿馬運河的一些限制,就令現時船運公司不滿,包括通行速度慢、大型船隻不能通航等(這些大型船隻不得不走一條更漫長、更危險的航道)。船運公司也對兩條運河的管理不滿,特別是巴拿馬運動,政局動盪可能令航運中斷,這情況一直是船運公司無法克服的風險。
然而,船運公司及其客戶要是走北冰洋的「西北通道」的話,也將面臨很多問題,例如要投入大量資金建造更堅固的船隻,並要支付更高的保險費。即便冰層融化後,這條航道仍非常危險,因為那裏的水流非常不規則。
魁北克大學(University of Quebec)的研究員發現,浮冰構成的威脅,再加上可能徵收的過境費,將會抵消航程縮短產生的許多好處。
假設貨輪的每天租用成本為3萬美元,航行速度為22節,每噸貨物的燃料成本170美元,那麼從鹿特丹經「西北通道」到上海這條航線,比途徑蘇伊士運河的成本少59萬美元,當然前提是加拿大沒有徵收過境費。
但加上相關收費、考慮到浮冰造成的更高的保險費、需要更昂貴的(因此也是更希缺的)船隻以及運輸速度下降,如果考慮到上述因素,那麼「西北通道」航路要比蘇伊士運河航路的成本高119.1萬美元。而且,「西北通道」只能在夏季通航,其餘時間船運公司仍要走另一條航道。考慮到這種經營方式的成本,「西北通道」航路與蘇伊士運河航路之間的成本差距會更大。
加拿大目前只有一項自願註冊計劃,規定嚴格遵守某些條件的船隻,才可走北冰洋航道,例如船體必須是雙層的船隻。
雖然船運界人士認為加拿大不會長期關閉「西北通道」,但領土要求引起了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有人甚至主張加拿大海軍,對「侵入」船隻進行登船檢查,並建立一支武裝破冰船艦隊。
於是,所有目光轉向了俄羅斯的通道。該國也許會無條件地向商業船運開放水域。它已經具備了一項商業優勢:加拿大航路較為接近北極,即使在「大融解」後,仍會受到致命浮冰的影響,相比下俄羅斯航路的洋流溫度較高,能完全融化浮冰。
只要石油價格急劇上升,或貨運船隻供應減少,船運業就會考慮走北冰洋的東北航道。日本在相關項目上,已投入大量研究經費,中國、南韓、英國和南非也一直在建造船體加固的船隻。
由於莫斯科也自知其法律地位並不牢固,它很可能將過境費維持在相當合理的水平,而且願意提供基礎設施。擬議中的計劃,類似俄羅斯在繁忙的「北海航路」(Northern Sea Route)的收費,即冬季通航時的收費,會較夏季大幅提高3倍。
一直在關注事態發展的外交官表示,莫斯科可能是這樣估計的:巨大的商業利益,將會超越主權問題引起的不快。但時日經已不多。問題是,新的全球市場,是否會在北冰洋的冰層破裂之前被打開。(//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