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參院選舉後 自民民主兩黨步入國會對決

標籤:

【大紀元7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特稿)日本二十九日進行第二十一屆參院選舉,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公明聯合政權遭受歷史性的慘敗,最大在野黨民主黨躍居參院第一大黨,安倍受到選民的嚴厲審判,他表明將繼續執政推動改革,但這次選舉已使日本政局步入自民民主兩黨國會對決的時代。

一九八九年自民黨籍首相宇野宗佑創下參院三十六席的慘敗紀錄而被迫下台。一九九八年,橋本龍太郎也因只得到四十四席被迫辭職。安倍這次選戰創下自民黨第二低的敗北紀錄,並遠低於橋本的敗選成績,雖然他堅持繼續執政,但這次的慘敗已對他形成極為沈重的負擔,在黨內影響力勢必下跌。

安倍去年九月在自民黨總裁選舉勝出,由小泉純一郎手中接下政權,以五十二歲的年紀成為日本戰後最年輕及首位戰後出生的首相,受到選民很高的期待,上任之初獲得高達七成上下的支持率。

但是執政才三個月,去年十二月底,先是政府稅制調查會長本間正明由於讓情人入居宿舍醜聞而辭職,接著行政改革大臣佐田玄一郎涉及金錢醜聞也掛冠,成為安倍任內首位下台閣員,安倍開始被貼上用人不當的標籤,形象開始顯著下跌。

內閣醜聞並未中斷,今年五月下旬,農水大臣松岡利勝私報巨額辦公室水電費在國會被在野黨追究之際,投環自殺於宿舍內,成為第二位出事的閣員。就在此前後,在野黨暴露社會保險廳大擺烏龍,有高達五千萬件的年金資料漏記不全,這項事件對安倍政權造成致命性的打擊,成為這次選戰大敗的主因之一。

三日,防衛大臣久間章生為有關美國在二戰以原子彈轟炸日本的不當發言引咎辭職,成為內閣第三位更換的大臣,對安倍造成進一步打擊。接替松岡成為農水大臣的赤城德彥上台不久就傳出金錢醜聞,到選戰前夕還由於雙重報帳事件又猛扯安倍的後腿。

年金問題造成日本選民的嚴重不安,社會貧富懸殊的擴大引起人民不滿,加上一連串的金錢醜聞和失言事件以及安倍一向袒護出問題閣員的作法,選前的民調一致指出,安倍內閣支持率暴跌至三成以下,奪得席次可能跌破四十席大關,開票結果,正如所料,改選六十四席卻只贏得三十七席,創一九八九年參院選舉以來最大的敗績,選民對安倍說「不」。

安倍雄心勃勃,有意繼續推動小泉的改革路線不容否定。但是,他傾向強行自己主張的作法,未能充分留意選民的不滿,造成彼此之間看法的落差也是這次敗選的主因之一,對安倍來說是項很重大的教訓,能否記取,將關係到未來政權營運的成敗。

在野勢力經由這次選舉在參院占有一百三十七席,過半數十五席,民主黨席位增至一百零九席,首次躍居成為第一大黨,取代自民黨贏得議長席位已是定局,將主導參院的運作,在野勢力則是八年來首度贏回參院優勢。安倍過去憑借聯合政權在參眾兩院優勢而強行通過爭議性法案的作法,由於這次敗選而將困難重重。

日本憲法規定,眾院的決定權高於參院。眾院通過的法案,若在參院遭到否決或六十天內未表決,且在兩院協議未有結果,只要眾院再表決有三分之二以上通過就可成立。

預算案和條約若眾院通過而遭參院否決或在三十天內未表決,經由兩院協議未有結果則眾院決定通過國會成立。首相指名選舉若眾院選出某人而參院選另一人或十天內未表決,經由兩院協議未有結果,則以眾院選出人選擔任首相。

自民公明兩黨聯合政權目前在眾院共擁有三百三十六席,占總席次的七成,擁有絕對優勢。但由於這次的大敗造成參院的弱勢,安倍政權將難以無視參院的看法,而強行在眾院通過法案以圖通過法案,勢將尊重參院的意見,以避免引起反彈,造成對聯合政權不利的形象。

小泉政權下的聯合政權在二零零五年為郵政改革而舉行的眾院選舉贏得壓倒性的大勝,聯合政權在眾參兩院占有優勢而令在野勢力無力反抗。

民主黨這次首度成為參院第一大黨,除阻礙有問題的法案過關外,將找機會提出對安倍的責任追究案,要求他改選眾院進行總選舉,展開困擾攻勢。

民主黨在這次選舉鎖定目標,全力追究年金問題,並強調重視選民的生活問題,策略奏效,廣泛地贏得了無黨派選民的支持。

這次選舉後形成的朝野政黨在參眾兩院分別坐擁優勢的局面,意味著自民民主兩黨進入國會激烈對決的時代。安倍必須痛定思痛,記取教訓,否則眾院選舉前景不被看好。

日本眾院任期四年,由於首相有解散國會權,平均來說,眾議員任期在三年前後。本屆眾議員是於二零零五年九月選出,任期還有兩年以上。面對目前的劣勢,安倍勢將全力避免早日改選,但若未能早日挽回頹勢,他領導下的眾院選舉一仗將不好打。

安倍三十日在選舉結束後的首次公開記者會重申,為推動改革將繼續執政,並暗示九月前後可能進行黨政高層改組。他在這次選戰大敗有相當原因是由於用人失當,人事一新成為首要工作,若新的人事再次出現醜聞型閣員,則安倍政權恐難翻身,新人事將成為安倍起死回生的重要指標。

相關新聞
日本7月29日參院選舉 安倍勝敗成話題
日防衛大臣失言辭職安倍內閣蒙受打擊
日參院選舉 執政黨慘敗成定局
日參院選舉自民黨大敗 黨幹部表辭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