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變化中的閱讀快感

野火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9日訊】在這個到處都以務虛為榮的虛擬時代,傳統的紙媒產品——書籍正受到不可遏制的洶湧衝擊。人們已經看到,在網路資訊時代的頻繁轟炸下,紙質媒體實際上已處於很尷尬的境地。

以前文人雅士那種手不釋卷悠悠然翻展書卷、添加批註的快意似乎已在不經意間靜悄悄地消融在五彩繽紛的電腦彩屏中了。今天電子閱讀工具的日新月異正不可抗拒地改變著我們的閱讀習慣,麻醉著人們的視覺神經,甚至牽系著世間萬物的存在方式。真不知這是託福于時代的榮光還是迷失在“跟著感覺走”的潮流之中?

對比網路版書籍的“免費下載”而言,印刷版書籍的價格虛高不下恐怕才是眾多書生們紛紛轉而向網路湧去的原因之一。兩年前,我曾親眼見過一位貌似才女風韻的白領小姐自鳴得意地告訴人說,她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固定光顧自己常去的一家書店,然而看起來冰雪聰明的她,每每轉一圈回來,卻並在不書店消費掉一分錢,而是把自己看中的書名悉數抄寫於懷中,為的是回到閨房去上網搜索,然後輕巧一點“下一步”再“確定”就把書籍源源不斷地“免費下載”了。不用說這樣既省錢又免去了日後搬運時的香汗淋漓。

網路時代的鏗鏘腳步,已然罔顧書卷中懷舊一族的斯文快意。人們只需滑鼠一點,人間精彩便信手粘來,感官享受一覽無餘。

然而有時我也認為,傳統的東西往往能給人以“實”的感覺,而現代的玩意仿佛總是在和你玩“虛”的遊戲;實,無疑意味著承受之重,觸覺和味覺一併而來,而虛,則意味著輕靈飄渺,無可把握,來無影而去無蹤。

年初赴港開會,文人們聚在一起談的是書,贈的是書,買的也是書。有的書籍一看標題就十分“敏感”乃至“反動透頂”。於是臨到返回大陸之前的那天夜裏,腦子裏滿是消不散的“書愁”——如何能帶過大陸的關口?當時,與我“同居的另一個男人”——擁有雙重國籍的華裔青年作家楊恒均忽然關切地走近我,翻一翻擺在地毯上的一大摞風靡一時的禁書,轉頭像發現外星人似地盯著我半響,疑惑地取笑道:“你帶這些書回去幹啥?網上不都有的是嗎?你難道不會下載嗎?哈啊?”“是嗎?”我雖然有點將信將疑,但似乎也沒多少反駁的底氣。於是,為了安全過關的考慮,我還是忍痛把一部分書籍放棄了。及至回到家中上網一搜,果然還真的發現至少有一半的書籍原來都是可以從網上下載得到的。當然不能通過一般的網站如百度之類,而必須通過咱們“地球人”都知道的代理軟體如動態網來突破封鎖罷了。

因為現在咱中國人的網路世界,被人為地分為大陸觀眾允許流覽和不許自由流覽的網頁。由於極權統治下意識形態的差異至今仍以“堅硬”的形態存在著,封鎖與反封鎖便一直在原本自由的網路上上演著一幕幕看不見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拉鋸戰。

互聯網真是上帝賜給中國資訊封鎖時代的禮物。但是這個禮物同時也是一柄雙刃劍,在既給人們帶來莫大方便的同時,也給傳統閱讀習慣和文化品味形成了意想不到的猛烈衝擊。

現在,除了小學生以外,多數人的文字閱讀時間普遍都花在電腦上了。如果把紙媒和電視的閱聽也算進去,就會知道人們每天主動或被動的閱讀量無疑較以往是明顯增多了。很多人有事沒事的時候都會自然而然地打開各路網站或博客之類一睹為快。

然而,這一現象正如有人形容過的——書冊是一個沉靜而寧謐的世界,網路則是一個熱鬧而嘈雜的天地。書籍畢竟像古典端莊的閒雅女子,而網路則一如風情萬種的時尚女郎。但由於網路圖書閱讀依賴網頁之間的鏈結與超鏈結的關係,需要讀者頻繁地使用滑鼠點擊導航條或鏈結物件,這便使網路閱讀過程自然受到頗多的外在干擾,從而不但影響了閱讀的進度,而且也為我們疲勞的眼睛增添了額外的負擔。而印刷版圖書的閱讀,由於頁面與頁面之間有固定的物理關係,讀者的閱讀視線是沿著順時針方向移動,不容易受到視覺的衝擊干擾而改變讀者的既定閱讀路線,閱讀的線性過程完全由讀者來掌握,輕鬆而簡便。這可是網路閱讀無法保證快感的完整性而終究難以企及的。

雖然沉湎網路的視聽衝撞,常常可以讓人忘乎所以,但流連書冊那種有如臨涓涓溪流,漫漫浸潤人之心田的快感卻總是令人懷念的。

或者換句話說,網路閱讀有如速食,雖能解你一時之需,但營養不全;書冊閱讀則是文化大餐,既營養豐富又全面充實。然而,這是一個越來越浮躁的社會,人們大都忙碌得無暇細品文化大餐,於是速食閱讀風靡一時。

其實,文字最好的載體仍不失為紙張,閱讀文字的最好方式仍在紙上,所以很多讀者都喜歡從網路上下載書刊,再轉印到紙上閱讀。但對懶人來說,下載和列印的過程都嫌煩瑣,於是索性一目十行地轉動眼球掃描網頁。

在人類知識的密林裏,不管是網路閱讀者還是紙媒閱讀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快樂的閱讀者。然而我們每個中國大陸人尚在夜色般的迷茫中摸索而前行。

大凡社會主義國家都有資訊封鎖的習慣。如中國、朝鮮、前蘇聯等。對於資訊封鎖中的中國人來說,從網路閱讀中獲得的快感無疑是能讀到被禁止出售的好書,從《中國農民調查》、《往事並不如煙》到《晚年周恩來》,然後再到《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自由之血》及《自由在落日中》等等,莫不如此。許多禁書通過網路的傳播自然就不成其為禁書了。這真是“禁書容易,禁互聯網難”啊!而且當局禁書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到最後反而使一本本禁書成了人們爭相購買的“暢銷書”,如今年張詒和出的《伶人往事》即足以為證。如果不是託福于相對自由的網路世界,筆者肯定無緣閱讀諸如此類的大量禁書。

看來,網路的力量已經明顯地在一定程度上將會成為決定中國社會影響力大小乃至社會發展變化的一種重要的力量。許多關乎民生的惡性事件如孫志剛被當局城管隊毆打致死案、還有如阜陽毒奶粉案等,無不是首先通過網路的迅速傳播才導致了官方被迫對收容制度的取消和對食品安全的“大整頓”。這些事件最終迫使當局屈服於網路輿論的壓力而不得不採取部分妥協的立場。以前,中共的既得利益集團之所以能夠橫行無忌、覆雨翻雲,即關鍵在於他們壟斷和掌控了全社會資訊上傳下達的通道。可見今天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突破網路資訊的封鎖,民主運動就完全有可能動搖現政權及其執政者的“政權穩定”,至少能夠使現政權難以有效保證愚民政策延續下的既得利益和黑箱操作。

感謝互聯網,我的閱讀快感源自於打破資訊的封鎖和知情權的壟斷。但願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人的閱讀快感不僅僅限於突破網路資訊的封鎖之上,而且還有來自于得以自由參與現代政治、擁有監督公共權力的自由之中。

但不管怎樣,我仍要感謝當今互聯網的無所不能,它的確是上帝賜給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特殊禮物。

──轉自《自由聖火》(//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洛杉磯野火燒 明星豪宅起濃煙
菲天主教會澄清  受難日洗澡不會帶來厄運
野火:一個狂人折騰中國半個世紀
強風吹野火蔓延 洛杉磯數萬戶家庭斷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