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減量大作戰專題系列九

CO2使金星增溫達攝氏450度 地球應引以為鑑

【大紀元6月30日報導】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三十日電)地球暖化增溫現象加速惡化已成全球的夢魘,科學家指主凶確定是二氧化碳CO2,中央研究院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教授說,CO2已經使金星增溫達到攝氏四百五十度,地球應引以為鑑,根本預防之道是要大減CO2排放量。

二氧化碳如何對星球行兇?劉紹臣分析,地球表面溫度從古以來平均約攝氏十五度,熱情的太陽照射使地球增溫時,地球會發射人們看不見的一種紅外線,這種紅外線跑向太空時,會把熱度散到太空,透過這種均衡作用,能冷卻地球表面維持攝氏十五度均溫。

原來存在各星球的二氧化碳可自然均衡,但人類自工業革命與高科技發展一百多年來,過度使用含炭的能源如煤與石油,一經燃燒,炭被氧化產生CO2,由於排放量太多,終於在大氣層形成溫室效應,大氣中的CO2會把地表發射向太空的紅外線吸收掉,甚至把部分紅外線放回地表,地表增加的溫度無法散掉因而增溫。

劉紹臣說,金星早年應有生物存活的機會,但大氣壓力是地球一百倍,金星現在二氧化碳已是地球表面大氣二氧化碳的三萬倍,也使金星暖化增溫到攝氏四百五十度,把原有與地球差不多大的海洋蒸發掉,金星海水中的氫氣分解到大氣中,很輕,被陽光蒸發掉,剩下氧氣與二氧化碳,金星地表空氣因而只有五分之一是氧,有五分之四是氮,比地球的氮氣多很多。

因此,劉紹臣指出,另一星球火星比地球小一半,卻有相同比例的水,只是以冰的型式存在,使火星很冷,但水佔火星地表四分之三,不排除生物存在可能,地球科學家現在到外太空星球尋找生物,就只到火星。

劉紹臣表示,地球形成時,所有碳加起來與金星的碳接近,但地球很幸運的是碳只有萬分之一在空氣中,其他散在海洋與地底下。地底有煤與石油,地底的煤炭是古代的森林,比現在地表的森林大的多;海洋裡也融化相當高的碳,貝殼成份就是二氧化碳與矽,更多的貝殼與碳酸鈣埋在海底沈積岩裡,海水底下很深的岩石裡的碳,若遇到遍地的氧,就成二氧化碳。

他指出,人類把海洋與地底下的煤炭和石油挖出來燃燒作為能源,這與過去人類燒木柴沒有不同,只是燒的煤炭與石油是幾百萬年前的植物與動物;但是,以前燒完木柴,樹木會吸收燒柴產生的二氧化碳,且不斷有新生樹木,均衡的使自然資源不增不減,現在森林經大量開發,樹木不增反減,無法吸收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經年累月的後果就是地球暖化增溫的惡夢。

劉紹臣認為,人類瞭解二氧化碳的來龍去脈後,遏止地球暖化增溫惡夢的策略,就是阻斷二氧化碳的增生,這有待人類的覺醒與及時行動。

相關新聞
張國龍以身作則 環保佈道家依舊堅持環保
扁:環保除弊興利並重 不能脫離經濟發展
溫室氣體減量立法 經部、經建會反對
台立法院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