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車動態穩定系統!

標籤:

【大紀元6月27日訊】 (AUTONET記者:盧佛青 報導) 一場無情的車禍,又奪走了許多條人命,再度讓更多家庭破碎,不過大客車事故造成的悲劇,背後所代表的絕對不只是車輛是否正常維修與否,或是駕駛習慣所導致這樣的簡單….

一幕幕令人鼻酸的畫面,再度於每天氾濫的新聞畫面中重複播放,在台灣這類「人禍」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上演,而且似乎間隔愈來愈短,大家都急著要找出兇手,但是我認為兇手其實不只有哪一個駕駛或是哪一組維修人員,應該檢討的還有很多很多….

上一次出現大客車山區翻覆意外,同樣造成相當慘重的悲劇,而且還有一起是因為大陸觀光客導致更大的國際媒體關注,不過數十年來的產業政策,我相信才是在這樣的環境與背景下,讓這類慘劇不斷重複上演的主因之一,只不過政策討論好像離人民太遠,專業問題本來又吸引不到眼球,數十年的共犯結構與不正確的產業政策所導致的影響,才是抽絲剝繭之後的真正導因,但因為政經共犯結構無法改善,這已經不是誰執政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非專業領導專業下的後果…

因為鼓勵國內的相關產業發展,所以數十年來台灣政府有所謂的保護政策,當然整車進口無論是小客車或是大客車都一樣,必須賦予高關稅,當初的立意是希望提昇國內產業發展與升級,不過數十年下來,我們不僅沒有可以站上國際舞台的自小客品牌,而且在台灣境內乘客要可以獲得真正安全的保障,似乎也是緣木求魚,我真的還比較懷念過去台汽時期整車進口的美國製灰狗巴士…

在主要汽車工業國家,大客車底盤與車身的安全標準嚴格制訂與執行與否,已經成為保護乘客與提升交通安全的重要項目之一,以歐洲為例,他們可能不是很重視大客車上面,到底要不要有個人視聽系統或是747飛機座椅,他們更關心的是客車在道路上行駛的安全性,就像我們常常報導的NCAP小客車撞擊測試與安全評等一樣,大客車也具備同樣權威的安全檢視標準與認證,像是M-BENZ來說,從整體車身結構與底盤的安全性,到率先導入ABS+EBD整合煞車系統,乃至於前幾年就已經列為標準配備的ESP動態車身穩定系統,還有原廠不斷進行的動態安全甚至翻覆測試,都一直不斷已在探索如何讓大客車更為安全,當然這也包括了台灣相當流行的雙層巴士在內。

但有趣的是,就像上世紀末向一把火點燃而延燒的自小客配備風潮一樣,我們看到台灣的遊覽車大客車,雙層車開始比傳統單層巴士受到青睞,車上的配備也全面導向豪華一樣,看是要具備與客機頭等艙一樣的電動調整按摩椅也好,還是個人影音娛樂系統也好,說實在的,當然是在本地的車電應用領域提供相當正面的產業發展所需的市場供應環境,不過也因此讓商業運作所必須考量的成本因素,開始在看不到的安全領域被稀釋….

此外,整車進口所被課關稅,隨隨便便就可以讓一輛最陽春的整車進口大客車,到岸成本就可能突破千萬台幣大關,對於以機動性與服務為主要訴求的運輸業來說當然划不來,但是主管單位卻從來不參酌全球各地對於大客車的規範,現在在台灣普遍不景氣的環境下,在我看來以促進觀光為主要用途的大客車,根本就應該與公務用車一樣,比照免稅待遇,而不是因為其商業用途持續課以高關稅,因為整車進口至少可以受到原廠安全設計的基本保障,但是我相信到了選舉期間,不僅大家一定會忘記要關心這個議題,而相關管理與研究單位,其實也不見得想要從事這種既吃力又不討好,加上平常沒事又不會被媒體關注的麻煩事,所以悲劇的上演只是頻率與發生時間的問題…

上一次大車禍,相關管理單位就究因為車齡太高,不過我卻覺得30年前就整車進口營運的灰狗巴士「國光號」,至今可能還是台灣路上最安全的大客車之一,保養完善與否、車齡新舊與否,其實並不見得是大客車是否能夠安全營運的主要原因,因為從底盤進口到港開始,包括中間的車身打造程序,以及最重要的管理單位的規範與實行,才是保護乘客安全的最重要關鍵!

我們的社會,已經習慣在媒體環境下,以最快速的方式當全民偵探,卻忘記了尊重專業這最原始的義理,而這個從來就陰魂不散的健忘症,只會讓我們生活周遭的悲劇,在時間的沖刷下成為統計數據的一部份…

──轉載自《汽車日報網站》(//www.autonet.com.tw)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有失控之虞 戴姆勒克萊斯勒回收Smart ForTwo
德國回收迷你汽車
中國汽車視墨西哥為跳板搶攻北美市場
中國製輪胎有瑕疵  美國政府要求進口商回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