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任愛琳、田清綜合編譯報導)近日路透社和新西蘭先鋒報(NZHearald)等西方主流媒體分別撰文分析中國地方經濟發展對全國勞力市場產生的影響,以及對中國經濟增長、物價上漲和薪資調整之間進行比較。
路透社在「中國的一個城市,薪資壓力上升」(In one Chinese city, wage pressures point up)的文章中,以安徽省迅速發展的經濟為例,分析地方經濟發展對中國整體勞動市場產生的衝擊。
這篇分析指出,位於中部的貧窮省份安徽省原先是北京女傭的著名「產地」之一,但是中國趨緊的勞動市場卻影響了原有的供應狀態。首都范氏商人(Henry Fan)為了能在安徽省招選到年輕女性來擔任北京有錢人的女傭、保母和家管,特地搭乘夜車來到安徽省。當范先生到了位於合肥市邊緣豪華新大樓內的地方政府時,全國婦聯合肥分部王主任告訴他,大合肥地區本身就缺少三萬名女性勞工。
王主任說,在北京女傭每月可賺800到900元人民幣(約為$105-$120美金),在安徽省省會合肥是500到600元。不過,由於當地有採收草苺和花卉的市場需求,所以許多女性喜歡留在當地。王主任還說去年他的辦公室提供200元給願意接受訓練到外地工作的安徽省女性,不過很少有人接受。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位於市中心的合肥就業服務中心(Hefei Employment Service Centre)。一名女性工作人員告訴范先生,雖然大城市的佣金可觀,但是當家鄉就有很多工作機會時,越來越少人願意到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去。范先生表示,他很訝異地發現各地均人滿為患的中國竟然人力短缺,真是不可思議!
中國社科院最近的研究指出,農村40歲以下的剩餘勞工只有5200萬人,遠低於一般預測的1到1.5億人。根據這項研究,北京時報曾報導,到2009年,即使是內陸省份也都可能面對勞工不足的問題,從而帶動薪資的全面上漲。
路透社文章說,合肥工作機會的增加受益於外國的直接投資,比如2005年安徽的外國直接投資較前一年成長了60%,之後在2006年更是加倍到14億元。同時它也與當地政府官員對GDP的執著追求有關,這些因素促成了新的馬路和公寓大廈等固定資產投資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同時隨著西方零售商從海岸向內陸推進,沃瑪爾商場正準備在這裡開一家店來和法國對手家樂福競爭。聯合利華(Unilever)在2003年將中國的製造營運遷移到合肥,雖然運輸時間有所加長,但人工成本變得更低。
安徽官員正計劃延伸安徽的馬路和鐵路以吸引更多的外國直接投資,合肥自己預計2006到2010年GDP能從15.5%成長到18%。麥格理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的中國經濟學家凱菲(Paul Cavey)在他的報告中表示,他對安徽的最深印象是其不計代價地促進成長;即使北京批評,當地官員還在提供所有吸引投資的誘因。而對於中國整體經濟的增長率,據新西蘭先鋒報(New Zealand Herald)在「中國:亮麗經濟潛藏巨大頭痛」(China: Vibrant economy with a giant headache)的文章報導,它在2006年增長10%,2007年預計也有類似的增長率,但主要城市的平均房屋價格卻已增長了將近20%,是中國經濟增長率的兩倍。中國的物價在其它各方面,如豬肉等,都有所上漲。中國逐漸攀登的物價壓力和大陸勞工逐漸短缺的現象已經形成交相呼應的態勢。
然而這樣「亮麗」的經濟成長中,勞工利益部份的增長會有多快及多大仍不得而知。路透社文章同時質疑,這種高速的成長是否能夠不引起通貨膨脹,或能夠避免對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造成衝擊,都是個令人懷疑的問題。
目前看來,合肥的工資仍然不高。一家當地的電子公司本週在就業服務中心招聘兩名司機,每月工資是800到1000元。一家機械公司招聘有經驗的磨床員1400元,鑽孔員1700元,包吃包住還有社會保險。然而這樣的薪水已經高於以往的工資,一名年輕女性和她的先生正在幫他們的光碟店找業務助理,工作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每個月薪水為1000元。這對夫妻說以前每個月他們只要支付600到700元,「但因為我們缺乏人手,所以現在給的高多了。」
英國「線上招募」(Online Recruitment)網站在其「最近中國薪資報告」(Recent China Salary Reports)一文中說,The Hay Group在2007年三月所做的調查顯示,公司職員今年的工資預計會增長7.9%,專業人員7.8%,高層管理人員8.9%,不過這些增長率都還是遠低於房屋價格和其它一些日用品的增長。
工資不可能漲得很快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並未更快上漲,比如根據瑞士私人銀行的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香港的出口價格從2004年起只上漲了2%。這是因為即使在勞力密集的產業中,工資在生產成本中佔的比例仍相當低。根據德國化工公司BASF的數據,該公司中國廠所生產一雙成本15.30美元皮製的工作鞋中,給與中國勞工的部份只佔1.30美元(8.5%),而這雙鞋在美國的零售價基本上維持在49.99美元。
那麼中國工人對自己所獲的薪資又是這麼看的呢?Watson Wyatt公司在中國調查了180個公司和6萬名員工,結果顯示,與其它亞太地區的工人相比,中國工人對自己的工資和福利遠不滿意,只有不到30%的被訪者對他們得到的工資和福利感到滿意,而在其他亞太地區和美國這個數字分別為38%和47%。
資料來源:路透社、新西蘭先鋒報、Online Recruitment (英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