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3日報導】(中央社紐約三日美聯電)電腦晶片如果形狀像瑞士起司,效能似乎比像美國起司來的好。
IBM今天發表可能是晶片製造領域重大進展的創新方法時表示,帶有小洞的晶片,跑得較快,耗電較少。IBM使用會自行組成篩狀結構的塑膠狀材料,來製造這些寬二十奈米的小洞。
IBM研發副總凱利說:「據我們所知,這是奈米級自我組裝材料,首度用於機器做不到的工作。」他說,這種材料的分子,會形成類似雪花的六角對稱結構。
IBM表示,這種科技可納入既有的生產線,應用於現代晶片上,提昇三成五的效能,耗電量也會減少三成五。
IBM預定二零零九年起採用這種技術,一開始先應用於IBM伺服器的晶片,而後應用在其他電腦晶片上,其中可能包括新力PlayStation3的cell處理器。
晶片上的小洞,解決了一個長期困擾半導體工業的問題:由於晶片尺寸縮小可提昇速度與效率,密集的電線更易於經由介於其中的絕緣體漏電。這些絕緣體大多是玻璃材質,理想上,最好能以真空取代玻璃,但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蝕刻玻璃。
IBM的聚合物技術是以真空取代部分玻璃,來避免上述問題。首先將自我組裝材料塗在玻璃表層,形成小於電線空隙的小洞,接著將晶片暴露於可穿透這些小孔的氣體下,熔蝕下方的玻璃。洗去這種聚合物後,再將另一層玻璃塗進真空腔體內,封住小孔中的真空。
這項技術由IBM位於加州聖荷西的阿瑪登研究中心,及紐約的T.J華特森研究中心共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