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9日訊】(BBC記者江迅5月28日撰文)陪同夫人從香港到深圳,處理銀行人民幣戶口,想到又要在銀行排隊少則1小時,多則2小時,精神壓力很大。
在中國大中城市,銀行排長隊,始終困擾著市民百姓。5月20日在北京采訪,路過宣武門校場口一家商業銀行,自動存取款机死机,排隊等候的竟然有100多人,服務大廳人滿為患,銀行門外還擁著不少人。排隊人龍嚷嚷著,銀行工作人員的解釋竟然是:由于客戶太多,錢存得太多,机器撐飽了滿了,于是存不了錢了。銀行有規定,每周一、三、五對存取款自動柜員机作清理,取出柜員机里的錢款。誰料到現在的人那么有錢。
解釋還如此振振有詞。客戶是不管銀行的柜員机是否撐滿了,既然是服務時間就得有服務。為什么一、三、五的”定期清理”,就不能改一改,改為每天清理,甚至半日清理呢?既然柜員机故障了,為什么就不能在銀行外挂一塊牌:柜員机故障,請到附近某某處辦理。看來,問題還是服務意識。
2007年4月的一天,曾經從网上讀到一條消息,記者在四家國有銀行网點,從取號排隊到辦業務,花費的平均等待時間為85分鐘,最短56分鐘,最長167分鐘,在5家股份制銀行网點平均為35分鐘,其中招商銀行和北京銀行分別為48分鐘和47分鐘。
這是令人頗為無奈的排隊時間。不得不排隊,排了隊心中又一窩火。銀行排長隊現象越來越突出,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金融服務需求急劇增加,股市大熱令銀行長龍加長。于是,「銀行長龍」成了近一個時期來的社會熱議話題,「銀行長龍」從未像現在這樣受到社會輿論的強烈關注。
怨聲載道
市民怨聲載道,主管部門出面干預,銀行也采取了一些相應措施,上海的工商、農業、中國、建設、交通、光大、招商、民生等八大銀行先后表態要解決排長隊頑症,然而至今長龍依舊。即使從服務意識而言仍不到位。
現在銀行的營業時間有的中午休息,有的中午是不休息的。市民和人大代表對銀行中午休息已經不知給予多少批評,但這些銀行至今安之若素,依然故我。中午正是上班族和學生族利用午飯間隙辦事的時段。不少銀行网點在中午業務最繁忙的時間,依然堅持12時到1時半之間休息而不營業。
上海大學教授陳憲有過如此遭遇。那天中午11點多,他去一家國有大銀行區級支行辦事。偌大的營業廳有10多個窗口,但僅有 2個窗口在服務。他走近一看,是兩名實習生在忙碌,他拿到的排隊號表明,前面還有38人排著隊。從營業大廳走動的工作人員的神色看,他們對此熟視無睹。這种情況表明,与其說服務供給數量不足,不如說是服務供給效率不足。
有專家分析銀行排長隊現象說,問題症結是銀行挖潛能力不足,以及電子銀行使用尚不普遍等原因造成的。發達國家的銀行网點數量呈下降趨勢,因此,大幅度增加网點而解決排隊”長龍”現象,既不現實,也不符合發展趨勢。貌似有理的分析。其實發達國家逐步取消銀行服務數量,是因為它們已經擁有完全覆蓋而服務層次清晰的金融體系,而中國人口眾多,市場情況和客戶結构复雜,市民的銀行服務需求急速上升,買基金、換外匯,都是新近快速增長的業務,央行的加息措施,令市民的存款賬戶出現轉賬或活期轉定期、定期延長,如不增加服務提供的數量,排長隊是難以避免的。拋開銀行服務供給量不足的問題,銀行排長隊主要還是服務管理和體制問題。
為什么四家國有銀行比股份制銀行排隊時間要長得多,這四大國有銀行,憑借體制內优勢,集中了工作量較大的業務,如代發工資和養老金。由此可見,銀行業務的競爭并不充分,銀行業依然是几大國有及國有控股銀行的天下。國有銀行雖已上市,但几十年來的政企不分,并沒有隨著企業部門和職務等技術環節變化而變化,對市民的理財需求,尚沒有足夠的服務准備。
報載,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營業网點近日推出一項「業務辦理加急」服務項目,客戶出50元人民幣加急費就不用排隊,可提前辦理業務。此舉引起上海市民軒然大波,指責銀行是「趁火打劫」。其實,中國銀行的「加急費」服務,悄然推出已經有一段日子了。這對于「窮人經濟」來說,不愿多付50元的市民,排隊的時間就由此排得更長了。民生問題的解決以借助提高「門坎」來實現,顯然有違社會和諧。問題還在于,這是否屬于亂收費,新業務的推出并未經明确公示,絕大部分客戶并不知曉中國銀行有這一業務。在中國,目前的銀行仍有壟斷性質,因此,銀行新增加收取服務費用,必須經過公開程序,經价格監管部門的認可,銀行無權收所謂”加急費”。
首批外資法人銀行已可在中國經營人民幣存貸款業務,但這些外資銀行的服務定位和收取的手續費頗高,它們的服務与普通市民無緣。有學者提出,唯有向合格的民營金融机构開放銀行業務,實現充分競爭,國有銀行排長隊,就去民營銀行,有選擇才有希望,否則銀行的長龍難以真正解決。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