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全球經濟與民生大計的石油文明

人氣 28
標籤:

【大紀元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允編譯報導)自1859年「石油工業之父」德瑞克(Edwin Drake)於美國賓州蒂圖斯維爾(Titusville)附近發現油田,成功開鑿世界第一座商業用油井以來,石油產量迄今已逾一兆五千億桶。在人類對石油的依賴度與日俱增下,單就未來二十五年內,全球的石油需求量估計就將再需要一兆五千億桶。不過,假使您認為這些石油都填進了汽車的油箱裡,可就只對了一半。

要知道,石油不只存在於加油站,包括鞋子、電腦與星巴克咖啡杯在內,石油實際上存在於幾乎所有您購買、擁有與使用的每樣產品上。而這不是指從工廠運往店面使消費者可以購買或吃喝的交通運輸,這是指經由石油加工製成的一般民生用品,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需要突破性技術才得以製造出來的產品。

仔細想想這些事實:

‧製造一輛中等大小的車,約需消耗二十七至四十二桶石油,也即是一千一百至一千七百加侖(四千一百六十四至六千四百三十五公升)。

‧製造一台桌上型電腦,所需要的石油用量比一台電腦的重量重上十倍多。

‧美國人所吃的食物,每一卡路里大約需要消耗十卡路里的石油加以生產。

事實就在於,沒有石油就不會有電腦、絲襪、金屬線包皮、電源插座、塑膠袋、義肢、輪胎、雨衣和電子顯微鏡這些東西。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經由化學反應產製石油產品與化學產品的加工工業,便稱作石油化學工業,簡稱石化工業。石化產品可直接應用或做為間接材料,如塑膠、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界面活性劑、溶劑及黏著劑等,再將這些材料加工製成鞋子、輪胎、衣服、油漆等商品。

石油的用途與加工產品含蓋了各方面的民生用品,現代人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的大部份日常用品,都與石化產品息息相關。它不僅是驅動汽車的燃料,您的車子的車殼、輪胎與零件,您所使用的密封罐、保潔膜、清潔劑與化妝品,您的鞋子、皮包與穿不破又穿不皺的衣褲,還有您家的配管、塑鋼、牆板、安全玻璃與油漆,您使用電腦與音響等等,都是化工製品。而您所吃的米飯,在培植稻米的過程中施用了化肥與農藥,您享用的雞肉,在飼養過程中也食用了添加氨基酸的飼料。

簡而言之,石油是一種關乎民生與經濟發展的物資,它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沒有石油,今日人類的生活勢必完全改觀。倘若想瞭解完全不使用石油的文明社會將是何等光景,只要前往被外人稱作阿米西村(Amish Country)的賓州蘭卡斯特(Lancaster)便可一窺究竟。

阿米西村人的生活停留在石油開始影響人類生活前的型態,不用電、不用手電筒,沒有塑膠、沒有汽車,沒有電話,更沒有星巴克咖啡、膠底運動鞋、健康俱樂部、電腦、手機、名牌甜點與一般的超級市場,他們的超級市場只賣阿米村人自製的木製品,他們自給自足,謝絕現代文明生活,但可悲的是,遠離塵囂的阿米西村反倒因此成為遊客的觀光景點。

儘管所謂「石油高峰期」(peak oil)的論調,已被認為純粹是一些大石油公司在炒作、耍花招,不過,關於石油一旦用罄人類便將生活在新黑暗時期的傳言卻並非危言聳聽。無論石油的蘊藏量還可被用上二十年、四十年或再往後延個十年,它終有竭罄的一天,人類終需面對石油供需失衡、油價飆漲、能源大恐慌的浩劫,屆時這個完全依賴石油的世界經濟體系又將何能免於崩潰的災難?我們這一代或下一代又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及時找出足敷所需的「替代能源」來接替石化能源?

再進一步想,豐衣足食的我們正享有石油工業所發展的成果,卻把惡果留給了下一代。迄今為止,透過大量利用石油所創造的現代工業文明與奢侈舒適的消費方式,又衍生多少環境污染與生態失衡的問題將危及後世子孫?

在「石油高峰期」、「石油短缺」與「石油時代即將結束」的論調或警訊再次浮現時,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全球經濟體系衰退與整個石油工業文明崩解的危機,而在還沒找到潔淨且具經濟效益的替代能源之前,隨著石油產量的日減,可預期的不只是油價將節節高漲,許多民生物品也會跟著漲價,路上的車子與天上的飛機都會越來越來少。

學者們為此主張,除了節約能源、增加研究經費加快替代能源的研究與發展,人類還當減少對石油燃料與石化產品的過度依賴,改用以農作物作為原料的生物化工產品,如用玉米塑料製成的餐具、光碟、牆板、衣服、包裝袋等物品,以因應並緩解石油危機可能帶來的衝擊。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尼國又有人被綁 綁架成生財之道
最後一張彩券賣不掉 單親媽媽自掏腰包中百萬
撿到10美元買彩券中100萬美金
英澳兩大企業斥資15億美元 打造低碳發電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