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於丹熱?

人氣 12
標籤: , ,

【大紀元5月1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於丹的《論語》心得和《莊子》心得,以及仍在電視上熱播的她的講座,在社會激起強烈反響;應當如何看待當前的「於丹熱」?

2007年春天,你若到北京的書店詢問有什麼新出的好書,服務台指給你看的,八成就是於丹的《論語心得》或《莊子心得》。不久前,一走進西單圖書大廈,赫然矗立在大廳一側的於丹的巨幅肖像告訴你,眼前這位人物分明是兼學者與名流於一身了!

古往今來註釋、疏解儒家經典的學者,遠自宋代的朱熹,近至現代的楊伯峻,九泉之下得知於丹的書的銷售量竟是數以百萬計,恐怕不會不為之汗顏。路透社的相關報導評論於丹的《論語心得》說,「一本關於孔夫子的書成了中國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

中國當下何以會有於丹熱?文化史學者謝選駿表示,於丹熱產生於當今國學大潮的裹挾—

謝選駿:「於丹熱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的國學熱都是同樣一個背景。這就是現在中國大陸的價值空虛、倫理缺位形成了一個精神的漩渦和一個精神的黑洞需要填補。但是為什麼國內價值需求會導向對中國古代國學的一種熱,而不是導向其他的熱?就說是馬列主義作廢了。

早在20多年前我就曾經預言過,中國開始發展、興起、復興的時候會走向復古主義。為什麼呢?就是說單一的民族,尤其像中國這樣的從馬列主義的統治下、從對洋大人的崇拜下開始覺醒的時候肯定要尋求自己民族本位的價值觀,走向一個對祖輩精神的一個尋求。

所謂祖輩就是春秋戰國、夏、商、週三代的祖輩精神,對他們的一種回歸。這種回歸也就是…把古代的東西拿來做一個抽像的發揮(可能不符合原意的)…中國走向大陸這樣的復古主義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這位學者表示,社會的需求加上市場化的包裝成就了於丹熱—

謝選駿:「中國對古代的東西有一種市場需求,這是肯定的。於丹他們的成功在於他們把這種需求加以市場化包裝售賣出來,所以他們就成功了。他們都是借助影視成功的。

那些古籍註釋都是文字的,老百姓包括大學生文字水平都很差,他們都看不懂。當時《河殤》就是借助影視轟動的。在這種意義上,於丹他們的轟動也有類似的現象,就是採取了電視影視的市場化包裝,就容易引起轟動。」

中國古典文學學者劉曉波表示,於丹熱,乃至整個向傳統文化的回歸,反映了中國官方對民族主義的訴求—

劉曉波:「現在這種傳統文化官方也重視。它不僅在國內這樣,也向海外推銷中國的軟實力,像建孔子學院什麼的。現在中國官方的意識形態表面上說是馬克思主義,事實上已經沒有什麼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了。

而且官方提倡的這種傳統文化基本上就是為了用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來使自己的意識形態合法。中國這些年的高速發展、國力的提高也有一種好像中國這麼多年『百年恥辱』到了雪恥的時候了、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讀經運動也好、於丹熱也好、包括電視上的帝王戲也好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位學者表示,要讀懂中國的經典,特別是先秦典籍,必須首先學好古漢語—

劉曉波:「要想真正瞭解中國的古典,就必須真正瞭解古漢語,能夠讀懂像特別是先秦的那些古文,我個人的感覺實際上是比學一門外語要難。」

於丹對《論語》有一段總結性的解說:孔夫子在《論語》中「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這種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一般人讀完《論語》之後,則未必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學者謝選駿說,於丹對經典作了某些「片面的」然而不無道理的解讀—

謝選駿:「它有點受了毛澤東的影響,喜歡片面的解讀,毛澤東就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一句話『造反有理』。於丹的意思就是孔夫子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叫『尋求快樂』。

但這種片面解讀也有它的道理,孔夫子讚許顏回,說『一簞食,一瓢飲』,然後『回也不改其樂』。不就是快樂人生了嗎?尤其在中國大陸物質還相對缺乏、人欲惡性膨脹的時候,大家都有顏回精神不就很快樂嗎?」

但是,這位學者表示,於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大眾介紹經典,還是「有功績的」。(//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紀念俞大綱百歲冥誕 兩齣京劇經典重現
俄羅斯明星節慶芭蕾舞團 經典芭蕾胡桃鉗
傳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自殺 露面新聞遭下架
中共軍中喉舌挺集體領導 中南海生變信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