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諫無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無不得諫者。漢興以來,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眾,得失利病,萃(音:翠)於一官使言之,其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當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後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彼汲汲於名者,猶汲汲於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
天禧初,真宗詔置諫官六員,責其職事。慶曆中,錢君始書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滅(磨滅)。嘉祐八年,刻於石。後之人將歷指其名而議之曰:「某也忠,某也詐,某也直,某也曲。」嗚呼!可不懼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諫院:古代諫官的衙署。或稱為「諫垣」。
諫官:職官名。秦代設大夫,有諫議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等各類官稱,無定員。西漢時沿用秦制,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置諫大夫,無定員,掌議論。東漢改稱諫議大夫。魏晉時稱散騎常侍,隋唐仍置諫議大夫,有左、右諫議大夫,各四人。魏徵任諫議大夫時,「凡二百餘奏,無不剴切」。唐代的諫官有權力駁回明顯不合理的詔書。宋初沿其制,後置諫院,諫院下設鼓院,以左、右諫議大夫為之長;王安石變法之際,當時的右諫議大夫司馬光寫一封長達3000餘言的信給王安石,抨擊新政,也就是著名的《與王介甫書》。遼代的門下省和中書省分別設左諫院和右諫院,沿置諫議大夫等職,但有名無實。金代有諫院,設左、右諫議大夫、司諫。元朝擱置不設。明初洪武期間置諫議大夫及左右司諫,不久廢除。
萃:聚集。
志:同「誌」,記住。
舍:同「捨」。
汲汲:形容努力求取、不休息的樣子。
天禧:宋真宗年號。
真宗:帝號。名恆,太宗第三子。在位二十五年崩。
慶曆:宋仁宗年號。
漫滅:字跡遭水浸蝕而消失。引申為模糊難辨的樣子。
嘉祐:亦宋仁宗年號。
曲:不正的、偏邪的。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省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在政治上是守舊派人士,他與主持變法的王安石發生了嚴重分歧,幾度上書反對新法。宋神宗熙甯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禦史台,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在這期間,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記載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歷經19年編輯完成。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
《資治通鑒》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司馬君實都親自動筆,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