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申請競爭激烈 一般名校變熱門

標籤:

【大紀元4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畢儒宗綜合報導)麻州的許多高等學府擁有悠久的歷史﹐良好的教學環境及口碑﹐是許多進不了常春藤名校學生的首選﹐但今年許多優秀的高中生發現﹐他們被這些次級名校拒絕。

哈佛大學表示三月三十日公佈今年申請結果﹐表示將只接受 2,058 名新生﹐約佔 22,955 名申請人的9%。這是哈佛大學有史以來最低的比例。

波士頓環球報報導﹐由於申請人數大幅增加﹐麻州的大學及學院變得更加挑剔。由於常春藤名校的競爭激烈異常﹐許多學生通常申請幾家自己認為的「安全學校」﹐以免在被頂尖大學拒絕後無校可讀。在這種情況下﹐麻州多家知名的大學及學院﹐如波士頓學院﹑東北大學﹑麻州大學-安姆赫斯特分校﹐就成為許多優秀高中生的「安全學校」﹐使得原本會被接受的學生﹐被拒絕或在等待名單中。

波士頓學院今年僅接受 28,800 名申請人中的 27%﹐但在十年前該校的接受率是39%﹐而且只有約 17,000 名高中生申請。

麻州大學-安姆赫斯特分校今年受到了 28,000 份申請﹐接受率為 62%﹐十年前該校每年受到約份 18,000﹐接受 73%的申請人。

東北大學今年受到了 30,000 份申請﹐僅接受 39%﹐十年前該校的接受率是 85%。

高中畢業生人數增加是競爭激烈的原因之一。麻州預計明年將有 68,300 名高中畢業生﹐比90 年代中期多出了 20,000 人。不僅是高中畢業生的人數增加﹐受就業競爭壓力的影響﹐高中畢業生申請大學的比率也增加。此外﹐由於擔心被自己首選學校拒絕﹐申請人申請的學校數目也增加。

十七歲的馬克‧莫雷參加在波士頓舉辦的大學展覽會﹐希望獲得更多在波士頓地區以外好學校的資訊。他表示﹐「太激烈了」「你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進入好學校。」

麻州大學-安姆赫斯特分校是麻州州立大學系統的主要校園﹐十年前該校入學新生的高中成積平均 3.1﹐但今年被接受的平均成積是 3.6。該校正積極地提昇知名度﹐希望能與美國主要的公立大學﹐如﹕密西根大學﹑德州大學齊名。

該校入學申請主任凱文‧凱利表示﹐今年真是難以做出決定。許多我們在三年前會輕易接受的學生﹐今年都被拒絕或在等候名單中。他說﹕「隨著麻州大學知名度的提昇﹐我們吸引了許多高水平的申請人﹐而且得以挑選其中最優秀的。」

波士頓學院的情況也十分類似。以滿分800的 SAT 入學測驗為例﹐波士頓學院申請人的平均SAT 成積在過去十年間增加了 20 ~ 30 分﹐許多新生的 SAT 數學及字彙成積高於700。由於﹐該校維持每年錄取新生不超過 2,200 人﹐許多SAT 超過 1,400 分的申請人被拒絕。

波士頓學院大學部申請辦公室主任約翰‧馬洪尼表示﹐在十個申請人中挑出不到三個人﹐對我們的工作人員是很大的挑戰。我們感到很難過﹐我們拒絕了許多夢想進入波士頓學院的孩子。

麻州摩頓天主教高中的東尼‧古德英在數週前接到波士頓學院的拒絕信。他是美國榮譽協會的成員(National Honor Society)﹐高中平均成積 3.7。他說﹕「這是我一生中遇到最大的打擊。」「我非常沮喪」

許多高中學生輔導老師也對麻州地區大學及學院今年的高入學標準感到非常意外。這些老師們協助高中生們根據自身的條件﹑興趣及經濟狀況選擇申請的學校。他們雖然知道入學申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沒有想到會到今年這個程度。

波士頓郊區的艾克頓–巴士堡區域高中每年96%的畢業生就讀大學或學院。該校的輔導老師史帝芬‧希特羅表示﹐許多原本屬於「安全學校」的大學﹐也變得不那麼確定了。

許多輔導老師們建議學生們多申請幾家大學﹐使得平均每位學生現在申請八到十家大學﹐而十年前學生通常申請四﹑五家就夠了。這使得許多家庭在畢業前一年的四月春假就開始到各大學校園參觀﹐否則將沒時間看完所有有興趣申請的學校。部份老師甚至建議一些國外大學。

雖然競爭激烈﹐但還是有一些學校沒有招滿額。新英格蘭高等院校協會已經開始公佈沒有招滿額的學校名單﹐協助希望上大學﹐但被他們最喜歡的大學或學院拒絕的高中生能有更多的機會。

專家估計高中畢業生人數將持續增加﹐一直到了2011 到達巔峰﹐屆時將有約 330 萬名高中生畢業。之後畢業生人數可能稍微減少﹐對激烈的入學競爭不會有太大的助益。

州政府及教育專家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正研究是否能增加現有公立大學及學院的招生人數以減低競爭﹐同時尋找其他可能的方式﹐面對未來幾年更多的申請人。

許多私立學校看準了這個廣大的市場﹐利用各種機會提高學校知名度﹐希望吸引更多的高中生及他們的輔導老師的注意。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維州費郡公立學校接受磁性計劃入學申請
英國大學申請 數百「文抄公」「睡衣有洞」
哈佛大學今年僅接受9% 申請結果今天出爐
台教育部96年歐盟碩士獎學金甄試開始登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