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菜

編輯:石杭

人氣 70
標籤:

  從火鍋到點心,從新派粵菜到雲南小吃,外國人品嚐中國的美食,到底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Kimberly Barteau:美國人,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留學生

  我覺得廣東人做菜用的調料比較少,好像每道菜都是用那幾種,但是在美國我做菜的時候,會放一大堆調味品。不過儘管調味料少,粵菜味道卻不會平淡。我還發現這裡的食物很多是用明爐煮的。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用烤爐煮食。我常烤制食物因為覺得會沒那麼油膩,而且做起來也很方便,把食物扔到烤箱裡就可以去做別的事情了。當然明爐煮食速度比烤箱要來得快,做飯的時間也縮短了。

  不習慣吃排骨

  讓我說出中外食物的差異很難,因為他們的差別實在太大了。如果實在要說有什麼不習慣吃的食物,我會說是「排骨」。在美國我們吃「骨頭」,通常指的是一整條牛肋骨或者是一隻雞腿,我們是直接用手吃的。但是在中國,骨頭都被剁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上面的肉也是小小片的,還要用筷子夾起來吃,我練習了好多次才能把它夾起來,我喜歡把它叫做「肉味的骨頭」,吃起來真需要技巧啊!

  烹飪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國,澱粉、蔬菜和肉類組合在一起才算完整的一頓飯。在美國,我們認為一塊批薩或是一碟意粉都可以是一頓飯。我們確實不太喜歡吃蔬菜,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膳食並不平衡。因此,很多人會跟隨減肥的潮流,僅僅吃蛋白質和蔬菜,或者根本不吃。但在中國的餐桌上卻常是分好類的一碟碟菜餚,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來選擇食物。

  很多中國家庭都擅長烹飪,煮好以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感覺很溫馨。而我在美國的時候,煮東西通常是和朋友們在一起,因為我覺得自己的廚藝不錯,所以很喜歡在朋友面前展示。但到中國一看,烹飪只是被人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很謙虛地把它完成了。

  講究食材新鮮原味

  因為聽說廣東有中國最好的美味,所以Jorg決定先到華南工作。

  Jorg Steinke:德國人,工程師

  我來自德國慕尼黑,過去16年都在亞太地區工作,曾經在新西蘭和日本居住過。我很喜歡旅行,來中國旅遊時被這個國家吸引,因此決定留下住幾年,多瞭解一些這裡的人和文化。來之前聽人說過廣東有中國最好的美味,所以就決定先來華南工作。

  用餐方式不一樣

  中國的飲食和德國的飲食在某些方面是類似的,德國人的飲食也很豐富,我們喜歡吃肉類、蔬菜和土豆(馬鈴薯)。不過在上菜的方式上是不同的,德國人一起去餐館吃飯,會各自點自己的食物,大家是分餐制的,食物上桌的時候就已經分好在各自的盤子裡了。像中國人這樣,把食物都放在一起,大家自己夾的情況不太常見。當然,在德國食物的份量也要大一些,每個人只要點一道菜就夠了。在中國,可能因為大家習慣分享彼此的食物,食物的份量也較小,一頓飯是由好幾道菜組成的。

  德國菜是各個地方菜系的大融合,比如燉牛肉是東部的,意粉是南部的,還有法式風格等。中國菜卻有著許多的分支,各個地方菜系的差異更為明顯。因此,從菜牌上就可以看出,一個類別往往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菜餚。有人告訴我,中國人去餐館吃飯的時候,甚至會跟服務員說某道菜要如何烹飪。但是在歐洲,我們通常會遵照大廚的風格,菜餚的烹飪方法都是定下來的。

  調料和醬汁種類多

  德國一些常見菜餚的味道很好,但同時它們的烹飪方法也比較容易。但是在中國,做一個簡單的麵條湯——比如擔擔麵,卻用了不勝枚舉的調味料和醬汁。因為調味料實在太複雜,我自己在家根本就不會想動手去做。

  中國的主食是大米、麵條,可是卻有數不勝數的麵食品種,像煎呀、桿呀、卷呀什麼的,各種技術和風格的結合,讓人驚訝不已。我覺得海鮮在中國菜裡的地位也很重要,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菌類味道也很不錯。

  食材的選擇在中國也是很不一樣的,中國人很強調食物的新鮮度。在歐洲,很多食材都是預處理過的,烹飪前可能是冷藏過的。但是在這裡,很多食材都是新鮮的。其實這樣挺好的,因為廣東氣候炎熱,可以避免因保存不善導致的食物中毒。

  最愛廣東功夫茶

  個人而言,我很喜歡廣東潮州的功夫茶,一壺茶就能感覺地方的文化,而慢慢地享受茶和美食,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就像德國人所說的「Gemuetlichkeit」(享受生活)。

(稿源:星辰美食網 )

相關新聞
中國品嚐鮑魚之典故(圖)
龍圖軒招牌菜小羊排 各式點心 品種繁多
中國菜基本進餐禮儀
【家事E點靈】 蔥薑蒜的神奇世界(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