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Amy:
終於又回到平地了,在高原區待了那麼多天,一直擔心自己的身子,回到首都利馬,那是進入另一沙漠城市依卡(Ica)必經的過渡都市,我們即將要拜訪另一世界遺產──納斯卡線(NASCA LINES)。這裡的故事一樣的好聽呢。
根據專家利用碳十四的技術分析,約在紀元前350年到紀元後600年間完成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地畫,面積約有250平方公里,每種圖案大小不一,卻全是以刮掉地表褐色岩層3~5公分,而露出下方淺色岩層所形成。年代如此久遠,卻沒被破壞,全因為氣候所賜。納斯卡平原降雨量極少,十年間下不到半小時的雨,所以圖案得以保存至今,也因此掀起一陣研究的熱潮。
它也是祕魯另一個令是人不解的文化遺跡,而且學說論述非常多元,最令人側目的就是──它們是外星人的傑作,在當時缺乏飛行器的時代中,這是最貼切的解釋。但是在1939年駕著小飛機飛越納斯卡平原而發現地表巨型圖案的美國科學家科索克(Paul Kosok)可不是如此想的。他發現在乾硬的地表上以直線及曲線構成的圖形,除了繪出動物造型,也有幾何圖形,而納斯卡人民最崇拜的蜂鳥(hummingbird)圖案,牠的嘴巴方向在夏至時竟然與陽光方向相同,因此,他猜測可能是當時的印地安人在地上畫下的天文曆。
將地表岩層刮掉,露出淺色岩層而形成有名的納斯卡地畫。
而另一個對納斯卡線最有貢獻的守護女神瑪麗亞萊卻(Maria Reiche),她猜測,圖騰的呈現其實是與天神溝通的一種方式,該年代的印地安人以木棍綁上繩子後就可以如圓規一般的畫出圓弧,而以身體各部位間的距離作為丈量單位,如此就能畫出對稱又巨大的圖案;她甚至在美洲洲際公路旁建了一個金屬塔,日夜的監測,想要解開世紀之謎,可惜仍無法在有生之年完成心願,但她對該地區的貢獻卻令秘魯政府將她的肖像印在郵票上以表彰功績。在世界各地的人蜂擁拜訪及研究的時期,她擔心遺址會遭到損毀,以其著書所獲得的版稅雇用保鑣加強保護該區。
右上角可見到建於美洲洲際公路旁的金屬梯
這些巨作的線條簡單卻碩大,一定要由空中俯瞰方能見到真貌。因此,拜訪它們的唯一方法就是搭飛機。但由於乘坐的小飛機有限,眾人排班搭乘;在等待的空閒,看看在林下覓食的伯勞家族與小巧的吸蜜鳥,距離近到連鮮紅色的長舌頭都看得一清二楚;也趁閒逛逛紀念品店,陳列的相關產品令人目不暇給,大家最愛印有不同圖騰的T恤,東翻西找合適的尺寸。眼看下機的乘客,有人臉色慘白,想想暈機的傳聞不假,不敢鐵齒,趕緊吃暈機藥以免壞了遊性。
納斯卡線的分佈圖,駕駛會按序號引導遊客觀看。
以10圓祕魯幣購買機場稅,上機後只要依據機場為旅客準備的圖騰分佈圖,就可以在駕駛的帶領下循著序號,在左搖右晃中看到引領盼望的圖形。隨著駕駛傾斜的角度,望向乾黃的大地,上升下降左翻右傾的節奏,令奇妙的人體大感吃不消,閉上雙眼或許可以舒緩噁心感,但也同時看不到;就這樣,猴子、禿鷹、蜘蛛、蜂鳥、太空人等巨畫,就在不滿足之中欣賞完畢。
最有人氣的外星人圖像
簡短半小時的航程,終於一償訴願,看到了傳說中的外星人巨作;自1998年之後,瑪麗亞的傳人開始以先進的電腦來分析,但是真相如何,儘管研究已經進入電腦科技的時代,卻仍眾說紛紜。詭譎的是,依卡(Ica)附近的某區,經常報導看到飛碟,在千禧年更有多人前往該地想與外星人做近一步的接觸;古代至今不可解的遺跡之謎,再加上進入科技時代的飛碟報導,這些若有似無的相關性更令納斯卡線瀰漫著神秘感。
Dear Amy,你若來此,有著大大眼睛的外星人(astronaut)一定會深受你的喜愛,從空中俯瞰,它鑲嵌在岩層中,瞪著大眼揮動單手,迷樣的雙眼一如迷樣的遺址。
8/24俯瞰人類第八大奇蹟—神秘納斯卡
************************************************
餘味
祕魯的魅力來自於太多無法以現代科學解釋的現象,失落的城市、外星人的巨畫等,有趣的祕魯古文明,因為缺乏文字的撰述,當現代人遇到不可解的古代工程或現象,各派學說林立,各有論述也各有執著,在相關場合的解說人員也會以其師承的學說向遊客解說;馬丘比丘的遺址、納斯卡線都有著現代科學無法解讀所衍生的現象,一切只能說「推測」、「可能」、「猜想」……!真正的進步到底是什麼,我們的存在真的優於古代文明嗎?
安地斯山
抓著身上依然發癢的部位,細數曾經在旅途中忽略的紅點,時而憶起過海關時因不能攜帶乳膏狀物品,大伙掀衣褲猛抹藥膏的壯舉,在走過17天的秘魯探索之旅後,對於會發癢的紅點是何時上身的,眾說紛紜,一直沒有定論,只因為行程從亞馬遜叢林到海拔4335公尺的高山,也從蘆葦浮島到小加拉巴哥群島,範圍之廣,無從考據,恰似神秘國度來去一回,留下一段秘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