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3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麗珠/台北報導〕台灣與許多國家同被指為外匯存底部位偏高,但我央行認為,每個國家經濟情況不一樣,外匯存底的部位高或低,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操作績效更沒有一定的衡量標準。
不過,市場人士則解讀為,有些國際間訊息的傳遞其實是「意圖影響匯率」,是炒作題材。例如宣稱某一個國家外匯存底的美元比重偏高等等,如果每個國家的央行都去回應這些市場不同的訊息,那麼就會中計。
市場人士說,如果說台灣現在的外匯存底偏高,以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當時,這樣外匯存底部位是否夠用?所以,在全球化、資金自由進出的金融環境中,外匯存底必須足以因應各項變化,不能用一定標準來衡量一個國家外匯存底應該多少,才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