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拉盛中國新移民百態人生

標籤:

紐約華人聚居的法拉盛有這麼一類人群,他們從中國大陸到美國最多的有兩三年,少的則只有幾個月,這些人有著一個共同的稱謂“新移民”。他們大多數從事著餐館、裝修、超市等繁重的體力勞動,更有甚者如“張紅旗”一樣將生命留在了這塊灑滿他們汗水的土地上。有人說“新移民”每個人身後都有一條通向美國的曲折道路、一個令人心酸的移民故事。記者就走訪了幾位元,瞭解他們的焦慮、忐忑以及對生活的渴望。

據美國《美洲時報》報導,來自中國東北鐵嶺地區的李洪今年40多歲,下午3點多鍾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40街的一家川菜館的狹小廚房裏熟練地切著芥藍,旁邊已經有一大盆切好的芥藍堆在那裏,李洪邊切邊和旁邊幾個在大灶邊休息的廚師“侃大山”,他的聲音有著東北人特有的宏亮,所以很遠就聽得見。

看到記者張洪忙用圍裙擦著長滿老繭的手說,這個時間客人少,所以大家可以清閒一會。記者注意到他的手臂上有幾條深深的疤痕,張洪見狀忙用袖子掩了掩,笑著說,唉,這都是剛到餐館那陣子“手生”弄傷的,現在是“熟手”了不會再弄傷自己了。李洪用東北人特有的豪爽開始講述了他的“美國淘金生涯”。

他是在鐵嶺國營企業裏做電工的,但廠子效益不好,2003年通過朋友介紹他以商務考察的名義來到紐約打工。

  


紐約華人聚居地法拉盛街邊一角。


中國大陸新移民在法拉盛大多數從事著餐館、裝修、超市等繁重的體力勞動。

他說,剛來那陣子,真叫兩眼一抹黑,一句英語也不懂,剛下飛機沒人接機,在機場連廁所都找不到。幸虧一個好心的華人用車順路把他帶到法拉盛,說那裏有很多的大陸移民比較適合他這樣的新移民生存。

在法拉盛他住在小旅館裏,十來個人擠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裏,又髒又亂還有老鼠,他說當時很後悔。心裏想,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美國嗎?

說到這裏張洪無奈的攤了攤手自嘲地笑了笑,他接著說,後來經過緬街的職業介紹所,交了60美元後他就被推薦到一家超市做工,可因沒有經驗做了不到一個星期就被炒了魷魚,當時他很沮喪,覺得自己這麼大的一個人就像廢物一樣。

一個東北老鄉看他人老實,就把他介紹到了現在這家餐館刷碗,每星期做6天,一個月1100美元。剛開始他也因沒有經驗的弄得手忙腳亂,好幾次還把自己弄傷了,好在老闆人好,看他老實勤快就耐心地給他機會適應。他逐漸地適應了餐館的工作,在這裏一干就是3年多。

在這期間他虛心地向一起打工的夥伴學習,從最簡單的洗碗工做到現在的炒鍋,薪水也從剛開始的每月1100美元漲到現在的2000美元。

李洪表示,現在他在美國的日子還是很知足的,通過律師他現在還辦了身份,希望過一段時間能把老婆和上高中的兒子都申請到美國,一家人在美國打拼實現“美國夢”。說到這裏,李洪的臉上浮現出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笑容。

麵包店售貨員 張雁 

張雁有著典型的上海女人的特點,雖然已經50多歲,透過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還是讓人感覺到她年輕時曾經有過的秀麗。她收拾打扮得很是乾淨俐落,一口軟軟的上海普通話讓人聽起來很是舒服。

這天她正好休班,在緬街的麥當勞記者和她見了面。心細的她特意挑選了兩個靠窗陽光充足的位置,這在寒冷的冬日裏讓人覺得格外的溫暖。

張雁說,兩年前也是這樣一個冬日,已經在美國多年的丈夫把她和女兒申請到了美國,剛下飛機她覺得身邊的一切都是新鮮的。因為她在大陸是做婦產科醫生的,所以還盤算著能否再幹老本行。

她當時把一切都想的很好,無情的現實很快把她的美夢擊得粉碎。因為多年不見,做會計師的丈夫和她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而且還常常夜不歸宿,更可怕的是她發現丈夫早就有了外遇,而她卻一直被蒙在穀裏。

開始她還抱著幻想和丈夫談,後來又和他吵,再後來她發現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好在女兒很爭氣考上了康乃爾醫學院而且住在學校,她也想明白了,感情的事過去了就隨他去吧。

當時她想回上海,再也不去美國這個傷心地了。但一位上海姐妹勸她說,你好不容易來了美國並且還有綠卡,你知道在紐約有多少人沒有身份嗎,再說你連美國社會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就回去了,讓人多笑話呀,我們女人要證明不靠男人生活我們照樣行。聽了她的話,張雁覺得很有道理。

在到美國半年以後,她就決然地和丈夫離了婚並搬了出去,在法拉盛和這個上海姐妹合租了一間房子,然後看報紙找到了現在這份工作。

她說,剛開始做這份工還真不習慣,每天早上6點鐘天不亮就要上班賣麵包咖啡,一天要做十幾個小時忙得團團轉,這對在大陸做醫生的她來說哪能受得了。不過還好,她堅持了下來,現在很多客人和她都成了朋友,她覺得這份工作很充實。雖然賺的不多但自己養活自己沒問題。

張雁說,年輕的時候作為知青去北大荒插隊,一去就是6年。現在就算是“洋插隊”吧,讓自己人生多一份體驗。

對於日前發生的“張紅旗被殺”血案,張雁表示,好好的一個老實人被殘忍的殺害,遭此橫禍太讓我們中國人寒心了,她感覺像她們這樣的人在美國就像浮萍一樣沒有根基。也許再過幾個月她就回上海了,但想到女兒留在美國還沒成家她心裏還很放不下。

殘疾藝術家 盧冬升

在法拉盛圖書館邊上的緬街人行道上,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個殘疾藝術家樂觀地在街邊售賣他自己創作的畫作,看著那一幅幅精美的畫作,人們不禁紛紛駐足觀望。記者在冬日裏一個晴朗的下午訪問了他。

盧東升是天津人,去年以傑出人才的身份來到美國,妻女也在紐約和他住在一起。

在被問及身體上與常人有些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是怎麼創作出這麼漂亮畫作時,盧東升說,的確,一個殘疾人藝術創作之路是艱辛的,他從小就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十幾歲就開始了這方面的學習,後來在長春大學開辦的全國第一個面向殘疾人開辦的繪畫專業進行專業學習。畢業後在天津繪畫界發展,可以說是小有名氣,他還加入了國際殘疾人藝術家協會。

盧東升主要創作國畫,有工筆,有寫意,畫作主要表現喜慶祥和的主題。除了在法拉盛出售畫作以外,他有時還去唐人街擺攤,但是由於身體不方便,而且乘坐地鐵還要帶十幾幅畫作,所以行動起來很不方便。不過他已經申請了電動輪椅,如果有了電動輪椅,就可以把作品掛在輪椅後面,那樣他的行動就方便多了。

在被問及靠賣畫能維持生活時,盧東升表示:他們這些“草根藝術家”在紐約的確生存不易,他在街頭露天擺攤要“靠天吃飯”,天氣不好就不能出來了,像前幾天那麼冷的天就沒有出來,所以生意也難做。他的畫作物美價廉每幅平均只要20美元左右。現在他的客人逐漸多了起來,生意也漸漸好了起來。很多好心人都會幫他的忙。

盧東升稱自己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妻子做護理工作,女兒很可愛,現在正在上學。

指甲美容師 范晶晶

範晶晶捧著一本美容方面的書津津有味地看著,她長著一張討人喜歡的娃娃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仿佛會說話,粉紅色的毛衣、緊身牛仔褲配上一雙高靿小牛皮靴更顯得青春魅力。剛剛二十歲的範晶晶說話時顯得稚氣十足,一邊擺弄著畫滿花朵的指甲,一邊俏皮地和記者聊天。

才到美國一年多的範晶晶是做指甲的,又叫“MADE CUTE”。她自信的笑稱自己是大工(即熟手),聰明的她在到美國的短短時間裏,就已經熟練了這種工作。

範晶晶是廣東深圳人,去年剛剛考上廣州中山大學,是學中文的。她說,別看她總像長不大似的,但自己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語文老師。她生長在單親家庭,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媽媽在她十幾歲時就到美國打工。她是在外公和外婆的寵愛中長大的,所以看起來總長不大。2006年初,她的移民排期到了,只好退了學前往美國。

她稱,剛到時不太適應,因為學的專業在美國有點用不上,英文又不太好,所以剛到美國的頭一個月沒有找到工作。她稱那時都後悔來美國了呢,給國內同學打電話還哭了鼻子。後來經媽媽的好朋友做指甲的陳阿姨勸說,在美國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做指甲美容雖然是服務行業但小費很高不妨試試。就這樣她從小工做起,幹了這一行。沒想到第一個月就賺了1500多美元。

在被問及今後有什麼打算時,範晶晶表示,她這一年已經攢了一筆錢,並且已經在皇后大學報了名學習電腦專業並通過了入學考試。

望著範晶晶如花般的笑靨,不由得讓人覺得她的“美國夢”正在一步步地實現,這不正是法拉盛千千萬萬華裔新移民的追求嗎,雖然他們沒有在這塊美洲新大陸“生於斯,長於斯”,但新移民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在紐約立足生存而且不輸他人。文章來源:美洲時報

相關新聞
移民日本:關於中國烹調師的永住權資格
3月22日紐約【社區看板】
加允許留學生臨時工申辦移民
【生活專欄】德州日常生活法律問答(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