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日訊】為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共近年發表一系列的白皮書與藍皮書。早於上世紀末,針對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權狀況之批評,北京開始每年發佈人權白皮書,後又開始發表國防白皮書及民主白皮書,這些白皮書均是針對歐美國家對中國之質疑及批判而提出辯解,並表達中國的官方立場及觀點,同時也提供某些資訊及統計數字。同時也提供某些資訊及統計數字。白、藍皮書實是中國國際宣傳的重要工具之一。
國防白皮書
然而,中國的努力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美歐各國對中國的批評仍然持續不斷。即以二○○六年所發表的國防白皮書為例,美國國防部仍然質疑書中所透露的中國國防預算數字,認為與真實數字相去甚遠,並認為中國的國防政策、預算、新式武器的研發及其他領域均不夠透明化。美國希望建立美中兩國國防部長之間的熱線電話,並多次邀請中國二砲司令靖志遠(統率中國飛彈部隊)訪美均被北京婉拒。兩國的軍事交流近年雖有增加,但並不順暢。
此外,最近中國從陸上基地發射一枚飛彈,精準地擊毀正在太空軌道運行的一枚中國老舊氣象衛星,美國反應強烈,並宣佈立即中止剛起步的美中兩國太空交流計劃(兩國太空交流係去年胡錦濤所提出並獲得布殊的贊同而建立)。
雖然西方各國對中國的白皮書(特別是國防及人權白皮書)反應並不正面,但也有某些西方人士認為白皮書聊勝於無,至少提供一個討論的平台,也透露某些訊息,因而希望北京也發表其他領域的白皮書。
現代化報告
今年一月中國科學院發佈一部報告,書名為《中國現代化報告二○○七》,回顧及展望中國現代化的進展。此一報告頗有白皮書的性質,係由中科院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撰寫,主要內容如下:
‧如按一九八○年至二○○四年的發展速度估算,中國尚需八年才可完成第一次現代化,達到一九六○年發達國家的水平。
‧二○○五年中國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達到百分之八十七,比二○○四年提高一個百分點。二○○四年中國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排一○八個國家中的第五十五位。
‧二○○四年在體現中國第一次現代化水平的十個指標中,有六個指標達標。
‧在中國三十四個省級地區中,港、澳、台已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北京等七個地區實現程度超過百分之九十;福建等十四個地區達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九。
報告指出,美、英、德、日等二十四國目前處於第二次現代化;中國等九十七國正處於第一次現代化;緬甸等十國為傳統農業社會,有些少數民族仍是原始社會。
報告認為,第一次現代化的典型特徵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等,第二次現代化的特徵是知識化及訊息化。
此一報告的重點是工業、科技、知識、信息現代化,並提供頗多統計數字來印證中國在經濟現代化的進展,認定二○一五年左右中國即可達到一九六○年發達國家(如美、德、日)之水平,雖落後歐美各國甚多,但卻遠遠超越甚多發展中國家。
此一報告卻全然不提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現代化。明顯地,中共所積極推動的是經濟現代化,無意推動政治開放及政治現代化。
中國社會藍皮書
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度發表一部藍皮書:《二○○七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此一藍皮書係由社科院聯合有關研究機構、高校專家共同完成的。
此一報告的根據為社科院於二○○六年三月至七月所進行的一次「社會和諧穩定問題全國抽樣調查」,涵蓋二十八個省區市城鄉的七一四○多個住戶,獲得有效問卷七○六一份。在調查中,對「當前中國社會發展出現的一些問題是暫時的」此一問題,「比較同意」及「很同意」的人佔百分之八十三;對「黨和政府可管理好國家」,表示「比較同意」及「很同意」的人佔百分之九十一;對「中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地位值得驕傲的」,表示「很同意」及「比較同意」者共佔百分之八十八;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狀況是很好的」問卷,「比較同意」及「很同意」者佔百分之九十。
根據上述統計數字,藍皮書主編李培林(社科院社會研究所長)發表以下兩項重要結論:
‧九成左右城鄉居民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持樂觀態度。
‧四分之三左右的城鄉居民認為中國社會和諧穩定。
因此,李培林指出,此一抽樣調查的最重要發現是,大多數中國民眾認為「和諧穩定」是當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特徵。
此一社會調查的問卷設計、抽樣及有關數據外界人士甚難查證,特別是問卷設計頗多值得質疑之處,因所提出的問題及「很同意」及「比較同意」等答案似乎是為求取正面回應而設計。
藍皮書全然不提中國社會中的矛盾、衝突、抗爭及因徵地、失業、醫療、貪腐、貧窮、愛滋病、礦難及其他天災人禍所帶來的嚴重問題;對民眾的抗議、官商勾結及種種維權運動也一字不提。因此,頗多西方學者專家質疑藍皮書的可靠性。
事實上,社會和諧的前提應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權、均富等普世價值,但此一報告完全沒有觸及這些問題。
更令人驚異的是,藍皮書認為「和諧穩定」為當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特徵,因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受訪民眾認為中國社會是和諧的、穩定的。既然如此,中共中央為何仍要構建「和諧社會」,並列為未來主要任務之一?因此,此一報告的主要目的似乎是宣傳及宣揚中國在中共統治下社會基本上是穩定和諧的;藍皮書對一黨專政所帶來的政經及社會問題全然漠視,沒有任何評析。李培林及其他執筆人士顯然有意粉飾太平,無意務實面對嚴重的政經問題及醜惡的社會現實。
國際宣傳與國際形象
在毛周時代,中國完全封閉,甚少透露重要訊息及精準的統計數字;甚至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時代,中國向國際社會也甚少提供資訊,但現卻發表一系列的白皮書及藍皮書,當然是一種進步,但這些報告頗多問題及局限性,西方各國仍多質疑。
這些白、藍皮書的國際宣傳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對改善中國國際形象雖有某些助益,但恐難根本改變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及面貌。中共實應務實面對中國的種種內外問題,提供具體而正確的資訊,增加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瞭解,才能根本改變中國的國際形象。
二十一世紀為一資訊開放及交流的時代,中國有意崛起,並邁向大國之路,必須全面開放,融入國際社會,成為國際社會重要及負責任的成員之一,也必須推動民主與法治,尊重自由與人權,才能構建真正的和諧社會,也才能成為真正的富強之國。需知一黨專政與和諧社會實是背道而馳。沒有民主當然就沒有和諧社會,正如胡錦濤所言,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
二十一世紀也應是民主世紀。民主大業,千秋萬世,永續發展,長治久安。專制獨裁,不得民心,違反歷史洪流,必被歷史的洪流沖毀–這是中共應有的認知。
轉自《爭鳴》2007年3月號(//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