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簡安琪綜合編譯報導) 網路事業在數年前跌入低谷后,現在又蓬勃發展起來。據網路市場分析調查公司comScore Networksru數據顯示,美國2006年網路消費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網路在提供豐富的資訊和商機的同時,色情、賭博、詐騙也伴隨而來,而「無奇不有」的網路奇聞彷彿令人置身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中國人講「相由心生」,一個人的面相會隨他的「心」而有所轉變。這些稀奇古怪的網路「眾生相」卻也能反應出當今人類的特性。在這些令人眼花撩亂行為背後,或多或少反應出現代人類處世哲學和價值觀,其深層因素著實值得人們回味。
以物易物、以小換大–用迴紋針換房屋
這是一個在2006年被衆多媒體報導、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加拿大蒙特婁(Montreal)26歲的麥唐納(Kyle MacDonald)渴望擁有一棟房子,以結束多年來四處打工、浪跡天涯的日子。2005年7月12日,他刻意避開「房子」這個字眼不談,於Craigslist.org網站上表示想用一枚紅色迴紋針(red paperclip)換另一件物品。
得自孩童『越大越好』遊戲 (Bigger and Better)的靈感,並利用電腦網路的社群力量,他先用迴紋針和別人交換物品,再不斷地「以物易物」換取更好的東西,歷經14次交易,於一年後換到一棟位于加拿大薩斯卡切溫省(Saskatchewan)吉卜林(Kipling)總面積1100平方呎附有三間臥室的兩層樓房。
首先他和兩位加拿大溫哥華女性換得魚形筆;稍後從美國西雅圖雕塑家換到手工製的陶瓷門把;接著與美國麻州男子交換露營用爐具;又向美國加州陸戰隊士官換來手提發電機;繼而向美國紐約皇后區男子換取啤酒派對組合(instant party);接下來和加拿大蒙特婁某電台音樂節目主持人互換,拿到雪地摩托車;此時他的「以物易物」的部落格從網路竄紅到電視,迅速提高了知名度。《西部雪車》雜誌(SnoRiders West)以招待到Yahk旅遊與他交易,藉機行銷;爾後,加拿大魁北克一家補給公司經理用一輛1995年份廂形車和他進行交換;加拿大多倫多某錄音室樂師則以錄音合同與他互換;美國鳳凰城歌手同意他免費居住雙層公寓一年換取該錄音合同;後來他用該居住權換得和美國搖滾明星艾利斯‧庫柏(Alice Cooper)共度一個下午;接著換來一個搖滾樂團Kiss為主題的雪景球(snow globe);身為雪景球收藏迷的美國好萊塢電影導演柏恩森(Corbin Bernsen),邀請他演出下一部電影(Donna on Demand)作為交換;而位于加拿大薩斯卡切溫,人口只有1140人的吉卜林市長決定用一棟1920年代建的房屋,爭取該市出現在電影中的機會。歷經一年共14次的以物易物,和吉卜林市長7月5日的交易終於讓他「如願以償」。
無本生意 無奇不賣 網拍籌措費用
想藉無本生意「不勞而穫」異想天開的人士還真是大有人在。
2003年某英國人拍賣一桶布里斯托(Bristol)自來水。據悉有12個人出價,最高達200美元(約6千6百台幣)。問題是賣方不負責送水,買方必須親自飛到英國取這桶水。
英國英格蘭維根地區零售業經理布雷斯戴爾,在2004年29歲時於eBay上以「花得越多,夥伴越好」的廣告標語,為不同的友情付出程度標定不同等級的價格,拍賣為期一年的套裝友誼。
美國佛羅里達(Florida)珠寶設計師杜依瑟2004年在eBay網站上高價拍賣一塊放了10年仍未發霉且有聖母瑪麗亞顯靈肖像的烤起士三明治,網路賭場GoldenPlace.com用2萬8千美元(約新台幣90萬9千元 )的高價標得。
印第安納州(Indiana)霍巴特(Hobart)一名美國婦女以「這不是開玩笑的事」帖子在eBay招標,拍賣亡父的鬼魂和其生前用的鐵制拐杖;附上特別要求:得標者須寫封信通知她6歲的兒子,他外公的鬼魂已遷移,以消除兒子的恐懼。結果上述網路賭博公司以6萬5千美元(約台幣208萬元)的高價買下。
美國一位年輕網頁設計師費雪,2005年在網站出租自己的額頭一個月作企業廣告。結果由一家治療打鼾的公司得標,標金高達美3萬7千多美元(約新台幣120萬元)。
去年8月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對年輕夫婦為了賺取將於9月出生女兒的奶粉錢,在eBay網站上張貼「請為我女兒命名」的網頁,競標起價是1萬4千美元。
美國加州大學生史汀(Ron Steen)於去年8月把未來收入的2%在eBay網上競標,底價是10萬美元,期藉此籌措大學學費。他認為在65歲退休前,每年賺的錢會超過12萬5千美元,可使10萬美元的投資達到損益平衡。最後eBay以違反其慈善拍賣的宗旨為由,5天後便把其廣告拿掉。
網路乞討 五花八門
美國的卡琳.波斯納克2000年遷居紐約後,染上名牌購物癖,除花光所有積蓄,還欠2萬美元的信用卡債務。她創建了一個「救救卡琳」(Save Karyn.com)的網站,懇求每人捐1美元,奇蹟快速地募到超過13,000美元,因而償還了大部份欠債。
30歲前美國童星達斯汀.戴蒙德去年失去唯一的房子變得一無所有後,創建「拯救斯克里奇的房子」的網站,請求「粉絲」每人花15美元購買一件T恤。短短幾天內,他就賣出了22,000件,籌集到33萬美元。
此後,許多被債務折磨、瀕臨破產的美國人紛紛起而仿效,但有更多人無法引起別人的同情。
在中國,網路乞討的動機更是五花八門。據羊城晚報報導,除償還債務,有幫自己進行隆胸手術,有為買一輛新車,有要籌錢與妻子離婚,有單身母親為生活所迫…等等。
拍賣「非賣品」宣洩不滿
2004年美國紐約荀柏葛小姐在eBay貼了一則拍賣啟事,拍賣物品:法官一名,免運費。美國紐約曼哈頓的房屋糾紛法庭法官克萊恩裁定她須搬出位於東村的套房。她採取所有可能途徑,都無法引起外界對此案的關心,於是訴諸eBay,逐條列出對該法官的諸多不滿。爾後這則拍賣啟事被eBay撤銷。
2004年英國埃克塞特大學(Exeter University)學生把該校放到eBay 網站拍賣,以抗議學校準備削減音樂、化學和意大利語專業的方案。eBay指出,根據法律規定,任何拍賣者,必須對拍賣物品具有合法的出售權。是而刪掉了此拍賣啟事。
中國的網路奇觀
* 姓氏網站 月賣30餘姓氏
河北省邯鄲市一名女教師2006年12月創辦「旺百家」網站,主頁共有一萬個小格子,一個姓氏僅賣給一人,買方即成為該姓氏的秘書長,可將該格子做為以姓氏文化為主題的二級網站的主頁用。售價人民幣100元。短短一個月便賣出30多個姓氏網格。
據中國媒體報導,購買動機有獵奇出名;還有看好未來的錢景﹔也有作為宗族聯誼活動或研究用途,如姓氏起源、宗族文化、歷代名人、尋根問祖和續修家譜等。
*「偷聽城市」走紅中國網路
最近在大陸網路上頗為流行的「偷聽城市」,就是你在公共場合說的話,會被網友原封不動地搬到網上。它開始於署名「小刀斷雨」在天涯論壇上一篇「偷聽北京–一個城市無意而真實的秘密」的帖子。
其他網站相繼仿傚開設了「偷聽城市」系列,「偷聽上海」、「偷聽西安」、「偷聽重慶」。不僅如此,更細緻化地分類出媒體網路、公交地鐵、商場超市等12個偷聽場所。
* 網上認親叫賣 尋覓工作機會
「認乾爹」的帖子今年出現在貴州知名網站論壇。某高校大四人力資源管理學生寫道:「本人身高177釐米,五官端正、口齒伶俐,目前,為了能在畢業前順利找到合適的工作,希望能找到一名乾爹(政府公務員最佳),我也會全心全意盡到乾兒子的職責,孝順他。QQ號碼: 447526。黎…」
「碩士生按斤賣–20元一斤」的帖子於今年2月出現各大網站。這位Flove網友自稱7月將從吉林大學社會學研究生畢業,從去年10月開始找工作以來,未曾得到一個面試機會。他體重 62.5公斤,在網上叫賣20元一斤,正好吻合他的期望月薪2,500元(人民幣)。
* 網路「曬工資」曬出民生焦慮 透露社會潛藏不穩
「曬工資」是晾出自己的詳細收入和日常開支。在百度用「工資條」進行搜索,能查到近200萬個結果。搜狐甚至為此設立了一個全國各行業工資大全的專題,將工資條分門別類。
這源起北京大學副教授阿憶去年9月在博客上公布自己的工資,稱月收入總計人民幣4,786元(約台幣1萬8千餘元),不夠日常開銷,不得已要到處打工。
分析家認為,中國獨特「曬工資」奇觀反應出民生焦慮。教育、醫療、住房等支出,占人民總消費額的比重不斷擴大,生活負擔的加重引起對收入的敏感。此外也透露出中國益發嚴重的收入差距和貧富懸殊過大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
根據研究,未列入各種本業外收入及非正常收入,中國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係數已達合理值的上限,即0.4左右。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暨《社會藍皮書》發布會,主編李培林教授說,2006年最高20%的人口與最低收入者,實際上收入差距達到18倍左右,而且這種差距在向縱深發展。
註:「基尼係數」是國際上用來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異的一項指標。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0.4到0.6為差距偏大,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
資料來源:衛報、紐約時報、資訊時報、《財星小企業雜誌》、世界日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