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是一種表義文字, 文字本身不因當代的語言變化而有所改變,所以數千年前老子的道德經現在的人們仍然可以傳頌不已,然而莎士比亞的原本如不經翻譯,現在的英國人只能望古英文興歎了。學習中文字本身字義和字在文中的意義就更加重要。
在認知心理學閱讀模式中有一派相當注重讀者的舊經驗和文章的脈絡,他們假設讀者會用自身的經驗來注釋文章。如果我們看到一段文字「一隻魚狗從竹林中經過」,雖然讀者不知道「魚狗」是翠鳥,但他必能判斷那是一種鳥類。所以整體情境和意義對中文字的學習相當重要。所以學習中文字時最好融入生活情境。
如果學生學習中文字時僅僅學習孤立的單字很難顯示出字的意義,萬雲英(1993)的研究也顯示,情緒性大和生活經驗密切的詞有生動情境的字能力強憶,所以連結生活經驗,如招牌、廣告、熟悉的情境等的學習生字,必能更有效的學習中文字。例如木材被繩子綁成一束所以口木為束,必能更有效的學習中文字。
除此之外大量閱讀也有助於學習中文字,閱讀有趣的文學作品能藉由文章的內容吸引讀者,也借著內容意義來認識字義,當學生接觸字的機會多了也就漸漸熟悉文字,漸漸掌握字義,字形及字音,經由學生的閱讀及教師的教導,學生即可從半猜半懂的階段進入能準確掌握字的形音義的階段。
從日常生活經驗和文章的意義中學習中文字可以更有意義的學習字義進而掌握字的形音義。@*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