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陳蘇2007年3月16日華盛頓報導)中國總理溫家寶星期五說,解決民生問題要首先著眼於困難群體。分析人士認為,困難群體生活的改善關係到中共政權鞏固和中國社會穩定,然而由於政治體制問題,基層百姓無法得到中央政府利民政策的實惠。
中國總理溫家寶星期五在十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要首先解決困難群體,特別是農民的民生問題。他說:“一個艦隊決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個航行最快的船隻,而是那個最慢的船隻。如果我們改善了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也就改善了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溫家寶說,已經立法保障了免除農業稅和9年免費義務教育,還要在制度上保障實行城鄉低保和城鄉醫療。
*政治和社會穩定*
中國管理科學院農業經濟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姚監復在接受中文部採訪時說,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在他的最後歲月中曾經說過:“如果中國出現1億人富裕、9億人貧困的社會分化,他們就會革命。”姚監復認為,從政治和社會穩定的角度看,溫家寶確實需要做改善困難群體生活狀況的工作。
姚監復說:“中國將來不穩定可能就是農民的問題,還有農民工的問題。1億5千萬農民工中有4千萬失地的農民,他們沒有土地。這一部份人就是真正的無產階級,這就是恩格斯、馬克思當年寫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寫《共產黨宣言》時那樣的真正的無產階級。這一部份人如果沒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他們將來很可能變成革命的主力隊員。”
中國農民的民間組織“三春大地三農問題研究院”院長牛玉昌認為,溫家寶要改善困難群體、特別是農民生活狀況,是利民的好政策。他在接受中文部採訪時說,今年的兩會比往年的要務實得多,人民看得見中央政府所做出的努力,但是溫家寶總理恐怕很難讓他的利民政策走出中南海,落實到廣大的農村地區。
*姚監復:北京溫暖,地方寒風凜冽*
姚監復說:“中國的政策只能在北京中南海,在北京是溫暖的,出了北京,到了地方就是寒風凜冽。地方上說的和做的與政策基本上是南轅北轍的。國家的政策都非常好,土地徵用、最低標準、農村建設等,可是地方還在瘋狂地搜刮,加速農村的衰敗。”
中國最大的官方媒體之一人民日報的記者在記者會上也提出了類似的關注,問溫家寶如何在制度上保證他的這些政策和資金真正落實到實處,讓百姓得到實惠的問題。三春大地社會研究院院長牛玉昌以他多年農村調查的經歷舉例說明他的關注。
*牛玉昌:惠民政策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牛玉昌說,中國基層農村政權的腐敗讓貧困農民拿不到扶貧款,拿到扶貧款的又往往是不貧困的基層幹部家屬。黑龍江的農民多種大豆,卻拿不到政府政策規定的種植大豆補助款。農民去縣財政局反映情況,財政局的幹部說有這個政策,但是農民還是無從知道他們應當去找誰、去告誰,才能拿到政策規定的補助款。
牛玉昌認為,溫家寶的種種惠民政策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他說:“他現在沒有從根基上解決問題,光從外面來中央想要包裝。現在中央只是興利,我給你好處,而不除弊、不除害。弊害不僅消耗盡了好處,還能增加副的作用。”
牛玉昌說,如果溫家寶真正希望解決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就不是僅僅像現在這樣散財、發錢,把惠民當成給農民會餐,而是要從體制上著手,把基層政府改革成不再是壓制農民、迫害農民的體系,而是積極發動農民,帶領農民走致富道路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