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不時可發現有關留學生的社會案件。其中可能包括謀殺、情殺、詐騙、或是各種意外事故。留學生由於語言能力較弱,以及對於加國司法體系,或是報案系統的不瞭解常招毒手。
據世界日報報導,專業諮商青少年輔導員龍志光亦表示,留學生的身分較為特殊,確實容易成為有心人欺壓、詐騙、或是引誘的物件,因此留學生如何照顧自己,遠離事端,確為重要的學問。
為省錢 租屋遭遇驚魂記
於中學11年級開始來加,至大學畢業都以國際學生身分於加國就讀的陳葦蓁表示,由於留學生涯所費不貲,因此不少人會有「省一點」的想法。但她卻因為省錢,而有了一次「租屋驚魂」的經驗。
陳葦蓁於就讀大專學院時,決定自己租一間便宜的單位居住,最後選擇分租一間獨立房屋。屋主夫妻住在樓上,而她則住在底層單位。
搬入新家後,一開始還沒有任何問題,屋主夫婦亦非常和善,讓她覺得六百元的房租物有所值。但居住一陣後,卻逐漸發生一些奇怪的現象。例如屋主太太足不出戶,精神狀況似乎不太穩定,並不時打聽她的私生活,或是私自進入她的住處。兩夫妻更是不時發生劇烈爭吵,有時更砸毀物品,聽得他膽戰心驚。
由於覺得不對勁,並對學業造成影響,因此雖住得時間不長,但陳葦蓁興起了退租的念頭。可是當她告知屋主時,對方竟起了強烈反應,除質問退出理由,還出現威脅性口吻。其後屋主太太更使用粗言穢語對她進行攻擊。亦威脅假如退租,將不會交還三百元的押金,但陳葦蓁仍然決定搬走。
結果於搬屋前一天,該名屋主太太發生劇烈反應,並猛拍窗戶,陳葦蓁受對方驚嚇,崩潰的躲在房中哭泣,並向朋友打電話求助,友人當機立斷報警處理。結果警方抵達後表示將在現場等候一個半小時,讓陳葦蓁在安全情況下遷出,結果她如逃難似的離開那間讓她驚魂的房子,結束了此段夢魘。
陳葦蓁說,留學生在能省當省的心態下,有時忽略一些安全問題。例如她為了省錢,在未進行調查後就選了不妥當的地方居住,後來她大多選擇租住有管理的公寓,或是學校推薦的寄宿家庭(Homestay),寧願多花些錢,但可讓自己住得更加安全。
此外,部分留學生可能存在「加國治安遠優於原居地」的觀念,而對人身安全掉以輕心。周偉儀表示,溫哥華絕對為一個安全的地方,但留學生亦應有「何處皆有壞人」的基本概念。
他表示,留學生應隨時對周圍保持警覺,出外時可與朋友一道。單獨行走時亦應避免將隨身聽等財物顯露於外,將自己成為目標的機率降到最低。
疏於照顧自己 當心送命
雖然發生於留學生的意外事故為外界因素,若增加警覺,大多可避免,但假如留學生因疏於愛護自己,也有機會引起不幸事件。陳葦蓁回憶高中時的一名女性留學同學,因認為自己可獨立,向父母要求單獨租屋居住,其父母亦應允。
但可能因缺少人生經驗,雖然父母給她充分金錢,但往往是入不敷出,生活亦相當淩亂,疏於照顧自己,加上健康不佳,結果女孩竟在某天被其男友發現因腦溢血突然死亡,一個僅只有17歲的年輕生命就此消逝。陳葦蓁表示,該名女同學父母感到加國後傷心欲絕的模樣,至今仍歷歷在目。
龍志光聽到此故事後面色凝重的表示,「照顧自己」是門很深的學問,從起居飲食、健康與否、時間調配,都要經過調配。以上網一族為例,不少年輕學生即使家長在身邊,都難以離開電腦。缺少監督的國際學生更可能出現上網上到通宵達旦的情況,長久下來同時損害健康及學業。
他表示,未成年人大多自製能力較差,因此需要寄養家庭給予最起碼的監管。他直指,一名未滿19歲的未成年人獨自居住屬於「違法」行為,絕不可行。他提醒父母莫因溺愛子女,而答應讓他們獨自搬出居住的要求。假如憾事發生,將後悔莫及。
陳葦蓁亦認為,年紀較輕的留學生仍需要受人管束,才能維持相當的生活品質。但龍志光也承認,假如寄養家庭較有責任感,還可擔負部分規範學生責任。但假如寄養家庭採取讓學生「自生自滅」的態度,那留學生就有較大機會發生安全上的疑慮。
謹記求學目的 遠離誘惑
龍志光指出,這群年紀輕又未有家長陪伴的留學生中,部分會誤認自己有較大「自我發揮」的空間。假如學生中有人是因在原居地惹下麻煩,才出國留學,也較易發生問題,例如被引誘吸毒,或是加入幫派,犯下危害自身安全的行為。
而部分學生亦似乎忘了來到異鄉的真正目的,經常蹺課,流連忘返於娛樂場所或是派對,致使成績一落千丈,令到學校必須經常追蹤,並免他們因成績太差,遭取消資格而被迫回國。
身分特殊 成有心人目標
雖然部份留學生的問題,來自「自我管理」不佳。但龍志光強調,關於國際學生的事件中,大多還是以受害者居多。例如有部分族裔的長輩階級觀念較重,對年長者相當尊敬。對多數民眾而言,這些風俗僅為傳統倫理觀念,但卻被少數年輕人錯誤利用,用於欺壓年幼或是剛抵加的學生。
由於國際學生犯下過錯後,有機會遭取消簽證而被迫返國,因此有心人士可能利用此點,先利誘國際學生犯下不法情事,之後再進行控制,讓他們越陷越深。
龍志光表示,國際學生確實讓人產生「有錢」的印象,因此金錢上的問題經常發生,譬如藉故欺詐、甚至直接勒索。龍志光說,這些事件也常令學生不願上學,甚至就此消失。
渴望「友」、「愛」 反遭傷害
「朋友圈」亦是國際學生需面對的重要習題。龍志光說,由於留學生獨自來到異鄉奮鬥,缺少家庭支持,而更渴望得到「愛」,因此出現男女關係混亂情況,有些人更不惜為愛放棄學業,不再上學。
陳葦蓁亦表示,經常聽說有心人士看上留學生較為有錢,故意親近,並不時以各種理由借取金錢。而留學生往往? 望交友,較容易上當,甚至聽過有留學生連學費都借出,最後需要向原居地家人再調動金錢。但借錢的人卻是藉故不還錢,甚至拍拍屁股,就此消失,讓受害學生蒙受金錢損失,也失去了對人的信任。
龍志光說,過於渴望友情可能會造成不當擇友、不懂拒絕,甚至被有心人利用,犯下不法情事。他強調,學生們絕對需要瞭解,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教唆犯罪以及利用友情。
分辨善惡 從事健康活動
龍志光表示,年紀較輕的留學生進入中學後,學校方面都會告知他們其身分的特殊,可能容易成為目標,以及可能發生的遭遇及應對方式。他亦經常提醒國際學生,需多留意身邊可能出現的各種誘惑及威脅,清楚瞭解自己來加國目的是求學,並要辨別善惡。此外假如遭到欺壓,切莫因語言隔閡而不敢向外界求助。
除外界予以監督外,龍志光認為學生擁有健康生活亦相當重要。他建議國際學生到加後,因多參與「健康」以及「群體」活動,例如加入球隊,或是參與教會,令身心更加健康。
龍志光認為「成年人」於國際學生的行為上有重要指標作用。因此來到本地後,亦因與值得信賴的成年人建立良好互動關係,遇事時可向其傾訴,或是尋求協助,並學習做人處事。文章來源:環球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