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山:東南亞這個花園並不平靜

臧 山

標籤:

【大紀元3月15日訊】談到東南亞,令人聯想起星馬泰、陽光沙灘和其他的特色旅遊。其實不僅是華人圈子如此,對東亞韓日等國,甚至遠在歐美澳等地的民眾而言,東南亞也都是一個旅遊勝地,便宜的物價、完善的設施以及殷勤好客的人民,使得這個地區幾乎成為全世界的一個平靜後花園。

上世紀90年代,「亞洲趨勢」、「亞洲世紀」之說不絕於耳,其所言者包括了東南亞在內的東亞地區,除了四小龍之外,亞洲四小虎都在東南亞,大有集體崛起的勢頭。然而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這個勢頭嘎然而止。

東南亞區域,可以說是世界上問題最複雜,卻又牽涉利益最大的地區之一。人口約5億多的東盟十國中,交雜著多種種族、宗教和文明傳統。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回教國家,菲律賓卻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天下,泰緬是佛教國,越柬寮是共產黨的專制,新加坡則號稱儒家法治。從大的種族來說,該地區主要有馬來人和蒙古種人,而經濟卻由華人主導。歷史淵源上,馬來亞和緬甸曾是英人殖民地,印度尼西亞曾是荷蘭殖民地,菲律賓曾由美國管制,而印度支那是法國殖民地。二戰期間,日本侵入這一地區,和許多國家土著民族有良好關係。二戰之後,蘇聯和中國支持的越共曾經對這一地區構成很大威脅,遂形成由美國背後支持的半軍事聯盟性質的東協組織。

上世紀80年之前,東南亞多國有共產黨武裝游擊隊活動,大部分由中國共產黨支持。80年代末,在中共的默許下,泰馬邊境的馬共和政府妥協,但在緬甸和菲律賓的共黨游擊隊,仍然以自立為王的方式擁有武裝。

冷戰結束之後,美國軍事存在逐步撤出,成為一個強權空缺的半真空狀況。美澳日中印(度)多強環伺,又各有各的手段和戰略目標。

這一地區且是戰略重地。東亞國家所需要的資源,大多從印度洋穿越馬六甲進入南中國海而抵達東亞,被日本(和韓國)稱為生命線。更有甚者,南中國海可能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田,而該海域主權不明,有6個國家自稱擁有全部或者部分權利。
區內國家多屬半民主國家,政府效率不高,腐敗盛行,人民教育水平有限,原來出口導向的經濟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外來投資資本同樣被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這樣的單一性大國吸引,經濟發展後繼難續。

類似的情景,中東出現過,巴爾幹出現過,那都是(或曾經是)世界最著名的衝突熱點。在遇挫時抱怨和訴諸外因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弱點,種族主義、國家主義以及極端宗教狂熱,都是這種弱點的反應模式。

事實上,美國某智庫曾經把南中國海列為世界六大衝突熱點之一。而隨著亞洲地區經濟規模的擴張和石油需求的增加,以及,當地經濟受到其他地區的擠壓而受到挫折,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和規模也就越高。

東南亞地區的問題錯綜複雜,所在國人民和政府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和容量,避免各類不同的衝突升級,是所有問題的關鍵所在。對我們局外人來說,則應該清楚明瞭,東南亞並不必然是一個平靜花園。

—-轉載《新紀元周刊》第9期(2007.03.07-13)(//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東南亞各國外長討論東協憲章細部內容
加強區域合作  中國建國際大通道
博愛特區    寶藏傳聞多
劉德華「門徒」不惜扮老 港媒讚演技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