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外交家:解讀溫、曾有關民主言論

人氣 3

【大紀元3月11日訊】(亞洲時報 Joergen Oerstroem Moeller撰文)二月下旬,亦即中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前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中國政治體制及其前景發表評論說:「我們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他表示,中國將發展有自己特色的民主制度。在中共中央黨校新學期的開學典禮上,副國家主席曾慶紅在致辭中也談到了「民主教育」和「黨內民主」等問題。

這些講話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溫家寶雖然將社會主義模式與民主制度聯繫在一起,但同時也指出,建立一個成熟的社會主義制度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時間。(編按:溫家寶的原話是:「我們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這表明中國在近期內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總理和副主席紛紛站出來就民主問題發表意見,這說明中國領導人已經感受到了來自民間要求加大開放政治體制的壓力。

也許這對於中國的民主發展還是不夠的,但是卻邁出了第一步,好讓中國各界日後就著中國政治體制下的民主價值觀及民主原則展開討論。這說明中國聽到了前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的話:要讓中國成為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中的「相關利益者」。

要對世界產生影響,所謂的相關利益者,須能夠表現出自己的形象以及自身政治體制中所蘊含的價值觀。近年來的國際政治形勢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單邊主義已經喪失「魔力」,多邊合作再次成為國際政治的主流。軍事手段無法達成改變他國政治哲學和政治文化的的意圖。
政治意見和理念,成為了推翻別國政權和顛覆別國文化更有效的工具,尤其是在國際環境愈發被價值觀和道德觀所主導的情況下。

但美國總統布什在新伊拉克政策和《國情咨文》演講中,都沒有體現出這些思想。相反,布什在面對伊拉克這個非軍事問題時,仍然選擇了傳統的軍事手段。

只有通過政治努力,才能換取伊拉克各教派、各部落以及各種族對新建政治制度的支持,才能扭轉目前的混亂局勢。也只有實行真正的民主政策,並且讓中東各方勢力相信,保持中立或發揮建設性作用符合自身利益,這樣才能維持伊拉克的長治久安。

數年前,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推銷攻伊政策時,發表了關於「老歐洲」和「新歐洲」的講話,歐洲許多不滿其說法的反戰國家就斷言,美國有可能會贏得伊拉克戰爭,但不可能贏得和平。也許「老歐洲」如此斷言的背後有諸多原因,而其中有一些想法是不足取的,但結果「老歐洲」對形勢的評估,似乎比美國來得更為準確。

回顧1991年,歐洲就曾在南斯拉夫危機中嘗到了「驕兵必敗」的苦頭。簡單地說,歐洲國家沒有能力對付那些「流氓」國家,直到美國加入,才打破了僵局,達成了妥協。

美國和歐洲在過去15年來,用無數戰爭傷亡和聲名狼藉所換來的教訓是:只有以價值觀為基礎的手段,才能維持軍事力量無法帶來的平衡和穩定。

這個結論是一個轉折點。所以毛澤東關於「槍桿子出政權」的著名語錄,的確值得懷疑。今天,獲得政權的關鍵在於是否有能力使各文化族群達成和解,並且建立一個得到絕大部分人民所支持的社會模式。

政權應該是一種能夠讓人民遵守最接近國際道德標準的能力。超級大國應該起到一個示範作用,而不是將自己的標準強加於其它國家。

超級大國首先應當做的是,樹立一個基本的並且有可能獲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其它國家的人民採納這一價值觀,是因為他們期望並相信它會使生活變得更好,而不是因為害怕選擇其它價值觀所帶來的不利後果。

美國和歐洲已經確立了頗有名望的社會模式和政治制度,儘管這些制度是否能夠經受全球化和多重文化的衝擊仍然有待觀察。然而亞洲的情況更為複雜。

從經濟模式來說,以市場經濟和出口增長型經濟為主導,是多數亞洲國家的共同點。但是從政治制度看來,亞洲國家卻是各有特色。

有觀察家認為,政治制度如果不向民主化進行改革,必然會抑制經濟增長。這種觀點看似有理,但實際上卻缺乏事實和理論基礎。許多亞洲國家即使不改變現行的政治體制,也能繼續維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勢頭。

不過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亞洲人民所期望的,並不止是高增長率和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

在經濟發達地區長大的年輕一輩,也許並不希望照搬北美或歐洲的政治模式,但他們肯定都希望能夠發揮更大的國內政治影響力,也希望當政者能夠認真看待政治透明度和高官責任制等問題。他們所代表的價值觀,不在於政權的組織形式,而在於政治制度所遵循的最高規範或原則。

亞洲國家及其領袖正面臨著這樣一個挑戰:是否能夠在尊重廣大人民的意見和理想的基礎上,構建某種亞洲政治模式?而最重要的問題是:他們是否能夠在給予人民更大的參政議政權力、提高政治透明度的同時,維持目前較高水平的政治穩定性?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亞洲將會繼續保持穩定、高增長、外交克制的良性發展態勢。否則亞洲的前景將會充滿不確定性和危機。

中國正在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所提出的一些政策和指向性聲明恰恰反映了上述問題。相信這一點將會在今年下半年舉行的第17屆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上表現得更為突出。

作者Joergen Oerstroem Moeller是前丹麥駐新加坡、文萊、澳洲和新西蘭大使,目前是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議員學者:回歸近十年  民主仍有待努力
林保華:中國共產黨是民主騙子
北愛大選民主聯盟黨獲勝 首位華裔人士當選
【2024年終特輯】大陸網紅城市的消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