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課教材(高級):性與天道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98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原文】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2)與天道(3),不可得而聞也。」(《論語‧公冶長第十三》)

【注釋】
(1) 文章:孔子傳授的詩、書、禮、樂等。
(2) 性:人的本性,或說一切人事物的特性。
(3) 天道:天理,或說一切人事物的原理。

【語譯】
子貢說:「老師教的詩、書、禮、樂等,是表現在外在的、有形的、能觀察到的;而老師談的人的本性和天理(或說一切人事物的特性和原理),是隱藏於內在本質的、無形的、不能直接觀察到的。」

【研析】
詩、書、禮、樂等文化藝術,是適合於大衆的教化,一般人都能學習、流傳;而人的本性和天理(或說一切人事物的特性和原理),這就是更高深、更玄妙、更超常的了。由於學習是循序漸進的,而且教不躐等,只有適合於更進一步學習的學生,就像是登堂入室弟子,孔子才會視時機跟他談性與天道,並不是所有學生想聽孔子談性與天道就能聽得到的。本文可能是子貢開始能聽到孔子談性與天道,而生出的感觸和讚嘆。

【延伸思考】
孔子爲何要和登堂入室弟子談性與天道?是不是希望他們能返回善的本性,不要偏離本性和天理?能做到的弟子是不是最幸福?這是不是孔子的教育目標?

想一想:子貢聽了孔子談性與天道之後,是不是應該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求自己的行爲、說話、思考儘量返回善的本性,不要偏離本性和天理?如果子貢不願意這麽要求自己、這麽去做到,或者還只是像學詩、書、禮、樂那樣的學習,孔子還會不會教他性與天道?

* * *
【說故事時間】

「師法自然,名曲天成」

在春秋時代,楚國的俞伯牙,跟著名琴師成連學習彈琴。成連看他天份很高,便傾囊相授,經過了三年的苦學,伯牙的琴藝已經盡得師父的真傳了。可是彈奏起來,總覺得琴聲中還缺少了點什麽。伯牙爲此非常的苦惱。他知道這一關如果衝破的話,他便是一個傑出的妙手,否則,充其量只不過是樂「匠」而已。有一天成連對他說:「伯牙啊!你所少的只是那麽一點神韻啊!但這是一種境界,是無法言傳的。我的師父方子春住在東海的蓬萊島上,他可以幫你,我們一起去請教他吧!」

於是師徒兩人來到了海上的蓬萊島,這時成連因爲要到別處去接方子春,便命伯牙在島上等著。伯牙一個人在孤島上,開始時只能在海邊踱來踱去,焦急的等待著師父回來。但是慢慢的,在每天的日升月沉,潮起潮落中,他沉靜下來了。有一天,他覺得有滿懷的心事,要和海談一談。於是便抱著琴來到了海邊,緩緩的撥動著琴弦。只聽到琴聲隨著海風,或緩或急,海浪也隨著琴聲節奏的起伏,或高或低,在與整個大自然的互動應和中,不知不覺的,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如天籟般的樂聲,時而激昂,時而低沉的充滿在整個天地間。一曲終了的時候,這時一個偉大的宇宙架構,在他的心中形成了:原來整個自然的造化,是這樣的充滿了智慧啊!怎麽樣才是最美的,最好的,他就是那樣的呈現。在冥冥中,到底是什麽樣的手,在推動著這一切呢?

這時的他,再彈奏起樂曲來,只覺得天人合一,悠遊自在,而在島上醞釀多時的名曲──「水仙操」也譜成了!一天,當他正忘我的彈奏著「水仙操」時,只聽見背後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原來是師父成連回來了!成連笑吟吟的對他說:「伯牙啊!這偉大的自然,已經開啓了你的無邊智慧,何需要子春太師再來畫蛇添足呢!」這時伯牙才知道,原來這裏根本就沒有「太師父」這個人哪!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體悟到,古時的中國人特有的那種「靜觀天地,師法自然」的生活哲學。古人在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綜覽山川景物中,已明白天地間存在著一種安靜而有力的主宰力量,人們如果能順應這個道理,就會自在平安;如果背「道」而馳,就不免天灾人禍。從這一切井然有序的運行規則中,不時的啓發、點化著人們。人立足於天地間,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謙卑、包容與感恩,並發展出一套對應的生活方式。比如說:中國「曆法」的中,二十四個節氣便成爲古代農耕生活最好的依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各依其時,它的精確程度,真令後代子孫深深的折服。

由於能和自然萬物和平共處,所以中國人就連言行思想,也都不自覺地取法天地精神。我們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豐富語彙,就可以知曉一二。譬如期勉自己心胸豁達,就會想到「海闊天空」;要學會謙卑恭敬,就必須「虛懷若谷」;形容一個人格的崇高偉大,會以「山高水長」來比擬。充滿活潑靈動,盎然生機的,就說他「鳶飛魚躍」等等,在在顯示出中國人對自然的敬仰與信服。另外、我們每天都在用的一些成語,如:「神工鬼斧」、「神機妙算」、「驚天地、泣鬼神」等等,無不表現出先人們對造物者的讚嘆和崇敬。所以知天命,識天理的人,到哪裡都能活得怡然自得,處變不驚啊!

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