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6日訊】 【大紀元特約記者凱迪休斯頓報導】今年是豬年,加上臘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正是週六和週日,有的公司週一(總統日)也放假,因此人們有了充份的休息時間,過年熱情也比往年高。休斯頓的新年園遊會更是一個接一個,令人眼花繚亂。記者在美南新聞和文化中心的園遊會上分別採訪了一些華人,請教他們過年的習俗,以及他們是怎麼過年的。
被採訪的有老聲報的馮潤椿先生。他大年初一一早就在文化中心,撲開筆墨紙硯,為來往的西人朋友們書寫中文名字。馮先生介紹說,本來中國新年就叫「過年」,新年是後來才有的叫法。「過年」這個詞背後還有個故事。「年」原是個怪獸,喜歡吃人,每年都會出來禍害百姓。它怕爆竹聲,後來人們就放鞭砲敢跑了「年」,這就是過年放鞭砲的習俗的由來。以前,人們初一一大早就要放開門炮,出門要根據黃曆上寫的喜神、財神的方向,決定向哪個方向走幾步。然後,親友要互相拜年,信佛的人還要去廟裡燒頭香,所以一大早便會排在廟門口外。當然現在過年都簡化了,大家互相打打電話問候一下就好了,有了電郵,人們過年問候就更省事了。
休斯頓摺紙藝術家傅德瑞(右)和姐姐傅曉薇(左)展示他們的豬年賀歲摺紙作品。
僑社的名主持人程美華女士說,雖然生活在海外,她還是很傳統的。兒女雖然都長大成家了,但過年全家一定會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以使他們不要忘記中國人的傳統。她覺得人能聚在一起本身就是個緣份。
來自大陸的黃先生是雲南人,提起小時候過年,他念念不忘的是小時候在家舂年糕吃,因為那是雲南家鄉特別的食物。黃太太是北京人,提到小時候過年穿新衣、放鞭砲、包餃子、吃關東糖、提著小燈籠走街穿巷,她如數家珍。現在在美國,他們特別帶著兩個孩子來園遊會看舞龍舞獅表演,因為孩子們老早就吵著要來看了。這是他們過年最大的企盼。
美南園遊會上的舞獅。
休斯頓中國美術協會的趙青坪會長正在忙著給大家寫「揮春」(春聯)。趙老師書法功底深厚,請他寫「揮春」的人也特別多。對於傳統的習俗,他特別提到以前中國人在年初三有祭祖的習俗﹔初四店鋪開門,開市大吉﹔初七是「人日」,傳說中女媧在這一天造了人,所以是每個人的生日﹔正月十五上元節,傳統上有放燈和猜燈謎的傳統。過了十五才算過完了年。
在文化中心的大廳一角,遇到中心負責人之一週乃溟女士。她今年親自做了一桌過年菜,向來賓們介紹中國新年傳統的食物和它們所代表的涵義。比如飯桌上的魚有口彩「年年有餘」,雞代表「有頭有尾」,蘿蔔是「好彩頭」,餃子象「元寶」,湯圓當然是「團團圓圓」,年糕為「步步高陞」,糖果「甜甜蜜蜜」,橘子「大吉大利」,蘋果諧音「平平安安」,鳳梨別名「旺來」等等。遊園的西方人看得興致勃勃,不過很多人都搞不明白,怎麼中國人吃個東西還有這麼多複雜的講究﹖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