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8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含青採訪報導)據國內外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0-5歲兒童的身體發育狀況和所受到的早期教育,對其一生成長起著重要作用。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雖然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但貧困地區的兒童早期教育狀況在世界上仍處於弱勢地位。
不少國內外教育專家認為,讓貧困兒童得到適當的早期教育,將會使他們的人生大為改觀。中國是人口大國,0-6歲的兒童達1.3億左右,是世界同齡兒童數量的五分之一,但兒童早期教育狀況卻令人堪憂。根據中國《全國幼兒教育發展事業發展目標實施意見》的要求,「九五」期間幼教發展的總目標是:2000年全國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率達到45%以上,但實際情況卻相差很遠。
據天津市教委的統計,即使像天津這樣的大城市,3歲以下的幼兒只有大約4.4%進入早期教育機構,絕大部分嬰幼兒主要由祖輩、母親或保姆看護。在中國農村廣大貧困地區,兒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機會就更少了。中國安徽合肥一所高中的陳老師說,目前中國農村大量存在的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農村「留守兒童」 是比較尖銳和突出的問題—
陳老師:「父母在外面打工,小孩留在家裡,過年才回來一趟,長期跟爺爺奶奶生活。這樣的兒童在農村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剩餘勞力相當大部分還在農村,進城務工的比例也相當大,上億了。相當一部分兒童的早期教育很難。」
據中國媒體報導,近年來,中國的學前教育出現了滑坡。從1995年到2001年,全國幼兒園數、在園幼兒數、以及幼兒入園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此外,國家在幼兒教育上的投入也明顯不足。據中國官方統計,目前國家對幼兒教育經費的投入,僅佔幼兒園教育經費總數的1.3%左右,辦學經費緊張,場地設施不足和教師素質不高,是中國貧困地區幼兒教育發展面臨的幾個突出問題。此外,幼兒教師的工資、福利和培訓等也缺乏應有的保障。對此,陳老師說—
陳老師:「第一就是農村地區整個幼兒教育的狀況不理想,一個合格師資的比例比較低,正規院校畢業的教師所佔的比例大概在半數左右,家庭在教育方面比如爺爺奶奶來教育孫輩有欠缺的地方,還有管不住的情況。」
陳老師說,還有一些流動民工雖然帶著他們幼小的孩子進城打工,但大多都苦於沒有時間對他們進行教育或照料,城市裡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又相當缺乏—
陳老師:「子弟學校在很多方面,比如在師資、設備、圖書等等方面都出於一種湊合的狀態,也就是很差的狀態,所以應該講整個學校在轉型的過程中向農民工開放,城市撥出一部分學校專門給民工子弟,財政補助,這樣能惠及到農民工子女,對農村的教育是有幫助的。」
兒童早期教育是一項可靠的投資,聯合國的有關調查數據顯示,通過節約成本,兒童早期教育中一美元的投入就可獲得七美元的收益。兒童參加學齡前教育和日托,可以減少患病、留級和退學的可能性,日後接受補習教育的機率也會降低。
為了改變中國農村貧困地區兒童的早期發展和教育狀況在世界上仍處於弱勢地位的現狀,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院社會學副教授鄧曉剛建議說,中國在教育資金方面應當加大對農村的投入—
鄧曉剛:「中國的這種財政支出還是傾向於城市,農村的還是重視得遠遠不夠,這些都是需要制定政策的。政府應該更多考慮在整個中國的開放格局當中,弱勢群體怎麼能夠得到更多的保護和更多的保障,使他們也在中國的全面振興當中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安徽合肥一所高中的陳老師也就此談了他的看法—
陳老師:「中國財政撥款的教育經費各地差異很大,上海人均能達到一萬塊,但一些貧困地區人均只能達到三、四百塊,相差幾十倍,要把農村地區人均教育的絕對數要提高,最底線要確保有一千塊,如果達不到,省級財政和中央財政就要撥付,如果這個最底線都不能保證,那整個教育包括師資就都沒有辦法保證。」
陳老師補充說,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地方各級政府、婦聯和共青團組織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談到如何解決農村貧困地區兒童的早期教育問題,北京《中國婦女報》高級編輯宋美婭表示—
宋美婭:「尤其是學齡前教育、幼兒園什麼的在農村比較少,有些高中畢業的女學生就想回去辦幼兒園,有些還可以,有些就沒有辦學資格和條件不讓辦,所以農村的孩子基本上還是很難接受到比較好的學齡前教育。但是從今年開始,所有農村地區的孩子實行義務教育,相比較而言,它還是會輻射到學齡前的兒童這個階段裡頭去。」
聯合國於1989年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對兒童所享有的廣泛權利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之一就是所有兒童均有權實現自己發展的最大潛力。而兒童早期是為一個人所有認知能力和人格的發展奠定基礎的時期,正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教授艾莉森所說,「孩子們在幼年學到的東西最多,之後就不再有那麼多。」
有充分證據表明,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對社會大有裨益,為貧困兒童乃至所有兒童提供接受早期教育的機會已經刻不容緩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