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淑芬、林雨瑞士採訪報導)在瑞士,一年一度的聖誕節是家庭聚會享受大餐的好日子,而那些在瑞士無家可歸的人,他們也得到了一次特別的聖誕大餐。2007年12月16日那天,有五百位無家可歸者被邀請到瑞士的金融城市蘇黎世的一家四星級酒店—萬豪(Marriott)酒店,提前享受了一頓免費的聖誕大餐。
據悉,這已是該酒店第四次舉辦此活動,而該活動的發起人是社會工作基金會的修士Ernst Sieber。Ernst Sieber修士的初衷是,讓無家可歸者在聖誕之際有一個共同歡度節日的機會。
據一位知情者評價Ernst Sieber修士說:「他是一位非常好的人,畢生致力於幫助那些在我們這個社會不被承認的人。在這些人中,當然有些是咎由自取,但有些不是。無論怎樣,Ernst Sieber修士都像天使一樣,盡力向他們展示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1/3外來居民源於人道主義的傳統
據聯邦統計局2001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瑞士1/3的居民是其他國家的移民或移民後代。這無非與瑞士幾百年來對政治及宗教難民所提供的無償庇護擺脫不了干係。而這也成了瑞士人民的人道主義的傳統。
從1980年起,「人道主義傳統」的定義在政治上越來越等同於限制性收容難民的措施,無論是其反對者還是支持者,都對此表示認同。
瑞士之所以被稱為具有人道主義傳統的國家還有一個原因,同樣起源於19世紀,那就是:1863年,在日內瓦的商人亨利‧杜南(Henry Dunant)的倡導下,和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國際紅十字委員會正式在日內瓦成立。這也就是為什麼該委員會的旗幟與瑞士國旗的圖案、形狀一樣,只是顏色相反的原因。
從那時起,國際紅十字會作為中立、無黨派、獨立的組織,在無數次的衝突中救助了無辜的民眾受害、戰爭傷員和俘虜。據瞭解,紅十字會每年的絕大部份經費都來自瑞士本土,僅2006年瑞士本土居民對紅十字的捐款即達到10億瑞郎。
國際兒童救助組織「人的土地」(Terre des Hommes)的發言人Pierre Zwahlen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說:「瑞士非常慷慨,每年瑞士人捐獻給慈善機構的捐款大約可以達到10億瑞郎。」
瑞士整個20世紀所提供的避難政策是一段多變的歷史,追溯以往,這也是體現其人道主義傳統的一個重要時刻。瞻觀瑞士收容史,他所收容的難民基本都來自處於共產壟斷統治的國家。比如:1956年當匈牙利人民起義被鎮壓後,瑞士接收了約7000名永久難民;1968年接收了12’000名捷克斯洛伐克的難民;1981年瑞士又接收了2500名波蘭難民等等。因此,自歐洲共產主義陣營逐漸解體後,瑞士這種對於大批難民的接收措施也開始告一段落。
但是對於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的難民,如因六四學生運動而申請政治避難的,或因修煉法輪功而在瑞士申請宗教避難的確實也讓瑞士政府的人道主義傳統得到了繼續發揚光大。不過近年來也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偷渡客想借法輪功的名義留在瑞士,以至於在當今的瑞士以法輪功學員的名義申請避難已難上加難。
全球捐款最高的國家
根據2007年瑞士公共福利組織主席(SGG)Annemarie Huber-Hotz公佈的第一份詳細的關於瑞士義工情況的調查報告中顯示,瑞士4/5的居民從事過義務工作。只有1/5超過15歲的人還從未做過義工。
瑞士人進行捐助的比例更高;瑞士德語區的居民最樂於從事義務工作。報告中還顯示:在瑞士有3/4的居民自願捐過錢或物。
蘇黎世瑞士社會調查機構(Gfs-Zurich)統計,2006年瑞士人的捐款數目為10億瑞郎(合8.13億美金),而2005年因受亞洲大海嘯的影響,僅瑞士居民私人捐款金額即達到了13億瑞郎(合10.6億美金)。是瑞士人捐款最高的一年,也是世界上為亞洲大海嘯捐款金額最高的國家。
一個嫁給瑞士的中國媳婦趙女士向記者表示,她的先生收入很高,但是自己很節省,連汽車也不買,可是在捐款上毫不手軟,她先生一次性就捐給亞洲大海嘯的受害者700瑞郎(合570美金)。當他捐完款告訴趙女士時,讓從小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長大的趙女士著實嚇了一跳,可她先生卻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捐這點錢不算什麼。
而另一個去了瑞士太太的中國人,張先生也向記者表示,他和太太也都各自捐了幾百瑞郎,在瑞士這很平常。
瑞士基督教堂救助機構負責聯絡交流的Marianne Tellenbach表示,瑞士是一個傳統上很慷慨大方的民族,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了。儘管如此,每年瑞士人為慈善發展救助事業和環境保護所捐獻的資金數額,依然令他感到非常吃驚。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