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8日訊】(希望之聲/新聞頻道)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這一期的讓你說個夠節目。我是子悠。在今天的節目裡,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目前中共政府為治理環境污染問題出台的又一新政策,綠色信貸。
眾所周知,中國的污染問題正急遽加速惡化中,據中國《長江保護與發展報告2007》內文表示,被稱為中國「母親河」的長江面臨災害加劇、水環境惡化、生態退 化、資源破壞等一系列問題,有些河段水質的惡化已經不可逆轉。這份被視為是迄今為止觀點最權威、數據最翔實的「體檢」報告指出,長江干流污染長達6百多公里,湘江、岷江、沱江和黃浦江等支流30%被嚴重污染。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一位負責人透露,全中國有12家重污染企業,因為上了國家環保總局的黑名單,已被各家銀行追繳、停止或拒絕貸款。這也就是所謂的「綠色信貸」,它的目的是迫使企業必須為環境違法行為承擔經濟損失。據北京《中國青年報》報導,國家環保總局今年7月首次將一份30家環境違法企業的名單,交給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要求全中國金融機構不得對這批污染企業,新增任何授信支援。
那麼這個政策出台後,都有哪些企業真的因此而受到銀行信貸管制了呢?據報道,安徽的一家釀酒企業本來要向當地銀行申請1,000萬元貸款,但銀行發現這家企業因為多年來沒有污水處理設施,上了環保部門的黑名單,於是停止了這筆貸款;招商銀行成都分行查詢到某電力公司部分項目不符合環保審批的標準後,收回了貸款;江蘇農行在審批一家知名企業一筆新貸款時發現,這家企業已被評定為污染「紅色」等級,屬於限制貸款企業,於是建議該企業整改並通過環保部門驗收再申請貸款。
這就是到目前為止,這個綠色信貸政策出台前後的情況。那麼,大家也許都有聽說過之前還有一個叫綠色GDP的政策,只是後來有些虎頭蛇尾的不了了之了。那這兩個政策之間又有怎樣的關係呢?綠色GDP失敗了,是否意味著這個綠色信貸就有可能成功呢?旅居美國的作家鄭義先生一直是非常關注中國環保問題的,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是怎樣來理解這個綠色信貸政策出台的原因的?
(錄音)
就這個綠色信貸政策是否真的能夠在中國貫徹並發揮實效作用,美國URS環境咨詢公司環保工程師張健先生認為可能性實在不是很大。
(錄音)
《中國青年報》的報導說,目前綠色信貸已經是國際潮流,在國際銀行界目前有一種叫做赤道原則的信貸政策。那麼什麼是赤道原則呢?它是根據國際金融公司的政策和指南制定的,旨在管理與發展項目融資有關的社會和環境問題的一整套自願性原則,也就是在貸款和資助中強調企業的環境和社會責任。在2003年6月4日,由七個國家10個主要銀行啟動了這個信貸政策。截至2006年11月,包括花旗、渣打、匯豐在內的至少43家大型跨國銀行早已明確規定實行「赤道原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美國和歐盟的進出口銀行都已把環境因素納入貸款、投資和風險評估程序。在國際上,銀行機構的介入,確實使得那些想要獲得貸款投資發展市場的企業不得不對發展項目所涉及的環保和社會問題,如自然棲息地、土著人口、非自願移民、水壩安全、林業及文化財產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並提出解決方案,降低了經濟發展為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那為什麼這樣的環保信貸在這樣的國際銀行裡能行之有效,而在中國本土的銀行裡就只能是形同虛設呢?鄭義先生分析說這其實是一個體制上的問題。
(錄音)
轉自《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