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8日訊】最近在巴塞羅那大學舉行過一次世界歷史研討會,來自全世界各大學的重量級歷史學家都來到巴塞羅那大學進行演講、演說,發表他們在最近幾年來的研究成果。
來自亞洲的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等諸國的史學家約15餘人也參加了該研討會。
記者在一次偶然機會中碰到了一位日本史學家木村雄二。
這位學者記者在日本留學時就認識他,雖然自我離開日本後就一直沒有和他聯繫,這次能在巴塞羅那邂逅相遇實屬巧合中的巧合。
和老友也是長者多年未見,記者約請他共進晚餐,一是溫習舊情,二是想聽聽他的研究新成果。
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內,我們盤腿而坐、對酒當歌。
酒過三巡,木村果然經不住酒精的引誘便和我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他目前正在研究的一個新課題:《青田人是日本人的祖先》。一聽此話題,令我渾身一顫,青田人是日本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好傢夥,此話題不僅有新意,而且很有必要的研究和開發。為了不讓木村減少和消除酒意,我換了大酒盅再給木村滿上,聽他細細說來這青田人和日本人的關係因果。
木村說,日本文化是從中國文化演變而來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文化的交流和演變要靠人和人的交流才可以實施。
從這個角度去探索和追究就可以尋求到一個切口,那就是中日交往的歷史淵源。
我們先從日本人的姓氏說起。
日本人的姓氏中,田啊,村啊,木啊,町啊等等、等等很多,後來經過時間的變遷,在田當中生活或幹活的人們的姓氏就稱之為「田中」,產木、產樹的部落和村莊住戶的姓氏就叫「木村」等等。
在日本人的姓氏中還有許多叫「青木」的,也有叫「青田」的。
這個姓氏的發現就引出了和中國「青田」的淵源。
據中國浙江各縣誌的歷史資料刊載,浙江省青田縣的「建縣」時間為中國的清朝年間,但這只是一個正式的建縣的年份,但是青田人的存在和生活早在數千年之前就存在。
木村繼續說,我就是從人的姓氏開始著手以此來突破日本和青田的聯繫。
日本姓氏中的「田中」「青木」等,完全有可能是指在青田這個地域中的「青」和「田」,當然要證實這個學說,還要進行大量的資料翻閱和論證。
但是還有一點讓我信心倍增的線索,就是現今青田人當中的姓氏有許多人姓「麻」和「留」。
這個「麻姓」和「留姓」在其他省份中很難尋覓,據說「麻姓」和「留姓」的發源地就在青田。
至於在哪個年頭麻姓人士到達日本,然後又在日本生根開花、發芽結果,也有待歷史資料的考證,但是有一點可以得到合理的推測就是,如今日本人的姓氏已經演變為現今的新姓氏「麻生」,上一屆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就不能排除其祖上幾百代的先輩就是當今青田麻氏的後裔。
「麻生太郎」之意就是「麻家生的太郎」。
至於其他的姓氏,「青木」「青田」「留町」等姓氏,源於青田人種和血緣的可能性是大大地存在。
木村說完這個論據之後,再喝一口白米醇酒繼續他的演說。
木村認為,日本人的祖先是青田人這一推測性的研究課題還遠遠不僅僅在姓氏理論上進行推理,我們還可以從人的性格上進行論證。
首先我們從人的「能動性」和「好動性」這兩個特徵上來採樣。
日本人的勤懇和好動是世界著名之說,歐洲人稱「日本人是只知道幹活和賺錢的蟲」。也是由於日本人的好動和勤懇導致了今天日本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
但是日本人個性的發掘也必須有個社會環境的烘托,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並不是個富裕強國,日本也是個閉門鎖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即便日本有好動和勤懇的性格,但是在社會制度和社會環境的桎梏下,即便日本人再好動,再勤懇,再聰明,也是處在泯滅的狀態中。
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一次日本的「改革開放」,使得日本人獲得發揮才幹的機會。但是,日本人犯下的一個最不可饒恕的罪過就是發動對華的侵略戰爭,使得全世界的人民對於日本人的好動性個重新進行一次審視。
雖然戰爭已經成為歷史,日本人的性格仍舊是好動和勤懇,而在今天日本的人文環境中,他給人們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創造空間和製作靈感,以致日本有今天的經濟現狀和科技成果。
我們再來看看青田人的性格和膽略,在毛澤東執政時期,中國也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年代,即便你有再聰明的腦袋,高智商的神經,你還是「田中」的農民。就算想到城市工作,你也休想,因為還有一個中國特殊的法律規定:戶口問題。
毛時代過後,中國的農民終於有了翻身的機會,他們第一個選擇就是出國經商,出國發展。
再看看30年後的今天,全世界,尤其是歐洲大陸,哪個國家、哪個省市、哪個村鎮沒有青田人經營的企業和物產。
日本是個小國、島國,但是日本的經濟是強國、大國。
青田是個小縣城,但是現在的歐洲和世界中,青田人創造的經濟成就已經載入歷史的史冊,讓全世界的人們有目共睹,有耳共聞。中國每年出口到歐洲各國的各種商品百分之九十是在青田人手中籤字畫押的。
由此可見,日本人的性格和青田人的性格在許多之處有大大的相同點,性格有相同,就有基因的緣分,也有血緣的聯繫,就從姓氏和性格這兩大相同處著眼,我認為,青田人是日本人的祖先,這一說法可以成立的可能性是大大地有。
日本學者木村雄二如是說。
轉自《新世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