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葉凡2007年12月17日華盛頓報導)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迅速,可是普通員工的工資增長緩慢,企業內部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勞工權益得不到保障。新華網報導,有些中國企業的員工的工資差距高達100倍。
相對於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來講,企業普通員工工資的總體水平增長緩慢,公司內部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有的公司甚至高達百倍。
中國官方新華社星期一報導,北京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趙淑珍說,同一個公司的不同崗位、不同部門間相差少則10倍,多則上百倍。她說:“不滿意的職員只能選擇跳槽,沒有跟老闆討價還價的餘地。”在北京一家外資企業駐中國公司工作的小尹說,那裏普通員工每個月只拿三四千元,中層則能達到10多萬元,相差25倍。
收入的差距不僅體現在月薪上。新華社報導說,一些企業管理層的收入節節上漲,除了高額年薪外,還有股權、期權、保險和各種活動經費。而一般員工則只拿固定工資,而且幾年不漲。
*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一份關於工資水平的調查報告表明,近年來,職工工資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沒有增加,而有所降低。報告說,以製造業為例,1998年人均工人成本占同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19%左右,到2003年,這個數字下降為15%。
與此同時,企業內部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引起了普通員工的不滿。一些經濟學家表示,企業內部存在工資差距是合理的,工資的高低由勞動者的素質和勞動力的供求關係所決定,不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創造財富的多少不同,其中的差距就直接體現在工資上。他們還說,現在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上供給充足,普通技能的農民工隊伍龐大,低層人員工資就會偏低。
不過,經濟學家說,如果差距過大,則會對企業和社會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說,這種巨大的收入差距,體現了弱勢群體的權益得不到保障。他說:“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發展非常快,一開始是鄧小平主張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他的方針是正確的。問題是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逐漸地走上了一個極端的道路,由於不太重視職工權益的保護,工人農民幾乎處於無權的狀態,所以使得中國的貧富差距迅速擴大。”
專家學者表示,勞動力價格總體上由市場機制來決定,可是職工工資增長與否、增長多少,不能完全由業主說了算,要有一定的保障體制。胡星斗說:“這主要還是由於工人農民處於無權的狀態,他們沒有話語權、沒有博議權、沒有談判權,所以他們就處於被動挨宰的地位。”
*中國工人沒有罷工權*
胡星斗說,國際上,職工工資普遍採用工會、政府和僱主三方談判來決定,可是在中國企業中,工人沒有罷工權,因為憲法中取消了罷工權,工人也沒有組織代表自己利益的工會的權利,這就使得工人完全處於這種被動、挨宰的地位。
胡星斗說,由於中國目前的“政績”制度,地方領導人只顧經濟效益,一味討好資本家、企業主和外資,進一步把工人推向弱勢方面。
面對貧富差距引起的社會不滿,中共在17大期間第一次提出了要在初次分配中體現公平,表示要加強政策管理,重視提高城鎮居民和農民工的最低保障標準。胡星斗說,即將生效的勞動合同法可能會有助改善目前的狀況。他說:“應該說中央政府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重視,比如說,馬上要生效的勞動合同法是改革開放二三十年以來少有的一部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偏袒勞動者的法律。”
不過專家學者告誡說,老百姓對中央政府逐漸失去信心,這部法律能不能得到執行還有待觀察。
(//www.dajiyuan.com)